曲靖城址位于曲靖市麒麟區寥廓街道天池社區。據清咸豐二年(1852)《南寧縣志》記載:“府城明洪武二十年筑磚城。周六里三分,高三丈,厚如之。雉堞高一丈,垛口一千六百三十余。設四門,東曰樂耕,南曰來薰,西曰勝峰,北曰迎恩。”明、清時期的曲靖府城呈不規則長方形,城墻東、西、北較規則,南部彎曲。城內道路網為“丁”字形,全城共有巷道44條,是曲靖城獨特的布局。現存曲靖城墻殘段始建年代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
曲靖自古以來就是滇東門戶。自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設益州郡置味縣始,迄今已有2100多年,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隨著政權的更迭,城池累有變遷。現僅存的麒麟南路西側明城墻,成為曲靖城數百年滄桑巨變的重要歷史見證,是研究曲靖市城市建設史的珍貴實物資料。曲靖歷史上的縣一級城址大多已無跡可尋,曲靖明城墻殘段的保存,成為曲靖明代不可多得的城池實物資料。
2005年6月,曲靖市麒麟區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