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古城民俗博物館是一個民俗類專題博物館,占地十余畝,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共分三個套院,18個展廳,是一個典型明清四合庭院。展出的10000多件藏品都是由一些民間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長期集藏、精心保護的民俗舊物,內容涉及民間衣食住行婚育禮喪等。
大院始建于清初,建筑布局非常嚴謹,風格典雅別致。“清磚鋪地疊瓦房,花格窗戶映回廊,翠竹搖曳青草綠,燕語蝶舞花應鄉凝香。”王家興盛于咸豐年間,到了光緒年間已成為富商巨賈,占據了山海關的“半壁江山”。王家大院的建筑風格與山海關民俗博物館的展品,真實再現了古城文化發展的美麗畫卷,是滔滔歷史長河形成的寶貴財富。
展出的10000多件藏品都是由一些民間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長期集藏、精心保護的民俗舊物,內容涉及民間衣食住行婚育禮喪等。在民間藝術、民間婚俗、民間食俗和民間禮樂等8個陳列展示廳內,枕箱被帳、屏風繡墩、香幾條案、筆洗鎮紙、滴硯印章和琴箏笙簫等生活器物,以及撫琴吟唱、把玩古董、著裝拍攝和體驗婚拜等參與性活動將把游人帶進北方“長城人家”的民俗文化之中。
家文化廳
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組織,群體棲息之地。家和萬事興,民強國才富,古人說只有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大院內家文化廳由書房、客廳、起居室等部分組成,充分表現了明清時期的生活習俗和方式。
陳圓圓廳
據說吳三桂鎮守山海關期間,陳圓圓曾在此地小居,后來按照陳圓圓當時的起居布置,后人加以修復此廳,讓人了解這位亂世紅顏繽紛傳奇的一生,更讓觀者惋惜佳人已去,桃花依舊,空屋留香。
食文化廳
食文化廳陳列有茶具、酒具、食具、藥具、量制用的衡具等等,種類繁多、琳瑯滿目、各蘊春
民俗用品廳
民俗用品廳主要展示民俗工藝品以及具有民俗特色的用品,陳列有民國時期的房屋、土地執照、法器、木工使用的各種工具乃至火蓮、各種燭臺、油燈、銅鎖等等,包羅萬象。
皮影廳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皮影廳主要展示清代地方形形-的皮影戲文化。
服飾廳
服飾廳主要展出明清到民國時期男女老幼穿戴的服裝鞋帽,其中有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