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傅鎮位于樟樹市西南部,距城區35公里,東與臨江鎮毗鄰,南靠袁河、蒙河與新干縣、新余市隔水相望,西與黃土崗鎮交界,北與雙金園藝場、吳城鄉接壤,總面積73平方公里,轄19個村、1個居委會,126個自然村,總人口3.2萬人。境內滬昆鐵路,滬瑞、贛粵、東昌高速公路及清宜公路穿境而過,鄉村公路平坦寬闊,交通便捷;“太平圩會議”舊址和太平觀碑遠近聞名。
近幾年來,昌傅鎮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構建四通八達的鄉村道路網,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長蘭馬青堤“五河治理”工程,大力發展茶樹菇、太空蓮、小龍蝦和圈養山羊等特色種養業,大力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昌傅,正展現出多姿多彩的嶄新形象。
太平觀碑,見證古色輝煌
昌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隋唐時期在棲梧山一帶出現龍窯,現存遺址均在太平圩一帶。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建立治平縣,五代十國時期屬南唐管轄。立于南唐的太平觀碑位于太平圩西北側,蒙河左岸太平觀前,飽經風雨侵襲逾千年,保存完好。碑頂至底座通高4.07米,碑身高3.75米,寬1.25米,厚0.31米。青石質,平面呈圓頂,長方形體方足。碑額雕刻披云,碑體兩側起凸棱三道,額中部鏤一圓孔,直徑0.1米。石龜為座,形體豐盈,刀法粗獷簡練,姿態雄健,碑身莊重肅穆,面向東南,上刻有南唐禮部侍郎江文蔚創修太平觀序文,凡1200余字。歷經千年風化,字跡多已漫滅,字大如卵,勒石甚精,書體端莊、筆力挺拔。該碑1957年7月被公布為江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重新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