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鎮,2001年11月由原白竹鄉和黃陂鎮合并而成。位于宜黃縣西南部,宜樂寧三縣交界處。這里是中央紅軍第四次反圍剿“黃陂大捷”的主戰場,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樂史的故鄉。鎮中心距縣城34公里,臨寧公路穿境而過。全鎮轄區總面積275.3平方公里,全鎮8018戶,總人口26837人,下轄1個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共130個村小組。
黃陂鎮素有宜黃“綠色寶庫”之稱,山林面積29.89萬畝,耕地面積30982.4畝。全鎮地勢由西南向東北漸傾。境內群山起伏疊嶂,溝壑縱橫交錯,境內西南部有十八排山,主峰海拔1370.5米,系全鎮最高點;南部有大龍山,海拔1326.2米;西部有大腦寨,海拔990.7米;東部有大磨嵊山,海拔850米。發源于十八排、大龍山隘和來自秀源的兩大溪流由南向北流經鎮域,與東陂鎮、本鎮中田、十都村大溪流在十都村渡頭組匯成黃水,系宜黃水主要支流。鎮域有西源林場、上堡林場、黃柏嶺墾殖場。土特產有竹筍、石雞、食用菌、茶油、魔芋、茶葉、薯粉絲、板栗、野生中草藥。地下礦產資源有鎢、鈮、鉭、鐵、稀土等礦藏,鎢礦儲量較大。全鎮以加工業為主,“紅妹子”豆腐乳、羅菜醬、“南華山”礦泉水遠銷全國各省市。
黃陂是革命老根據地。1933年2月,第四次反“圍剿”全殲國民黨兩個師的著名戰役“黃陂大捷”,主戰場就在黃陂至蛟湖、大龍坪、霍源、西源一帶。1986年10月,鎮黨委籌建“黃陂大捷紀念亭”,緬懷革命先烈。2006年5月,“黃陂大捷紀念亭”被市委、市政府定為第二批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鎮有中學1所,鎮中心小學1所,村小學17所,鎮中心衛生院1所。黃陂集鎮每逢農歷二、五、八為墟日,趕墟者四、五千人,市場繁榮,購銷旺盛,為本縣最大的墟集。
黃陂鎮,1995年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2年列為江西省華南虎自然保護區;2001年10月被評為“全國億萬健身活動先進鄉鎮”;2005年我鎮被評為“江西省信息化富民創業百強鄉鎮”;2013年9月列為江西省首批百強中心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