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高田鎮(含原巖嶺鄉)位于石城縣境內東北部,距縣城27千米。西北部靠木蘭鄉,北接廣昌縣塘坊鄉,東臨福建省寧化縣河龍鄉,西南毗豐山鄉和福建省寧化縣濟村鄉。全鎮總面積23780公頃。鎮境內地形東北高西南低,成傾斜狀,最高點為牙梳山,海拔高度為1387.3米,最低處為窯口,海拔高度為280米。境內中部高山多,丘陵多,谷地和平地穿插相間,山勢逶迤,為武夷山脈中段主脈,從東北與廣昌、福建、寧化交界處入境,綿延于東部,為閩贛兩省天然屏嶂。境內有6條小河流,主要河流是高田河和巖嶺河。
1984年6月,建鄉換屆,分別更名稱為高田鄉和巖嶺鄉。1997年4月高田鄉改為鎮建制,稱高田鎮。2001年,原巖嶺鄉劃入高田鎮。2014年,該鎮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76個村小組,總戶數為5018戶,總人口為25093人。鎮內有54種姓氏,以溫姓分布最廣,占人口總數的60%以上,多數姓氏聚族而居,唯高田街為姓氏雜居之地。主要姓氏有溫、陳、吳、齊、張、許、曾、周等。人口中絕大多數為漢族,另有畬族人口9人,其中男5人、女4人。
2014年,全鎮有耕地面積1653公頃(其中水田1603公頃),占總面積的6.9%;山地面積19481公頃,占總面積的81.9%;水域面積474.4公頃,占總面積的2%;其他2304.73公頃,占總面積的9.7%。該鎮境內主要礦產有:金,主要分布在各條河流,據說含金量較高;鐵,主要分布在麻石嶺到饅頭窩一帶的山上;鎢,分布在高田街背和官倉下的白砂嶺;錫,分布在禮地坳上嶺;銅,分布在禮地青崗寨;白泥,分布在禮地水口;青石,分布在高田大山,石質堅硬,是優質建材;稀土,主要分布在高田、湖坑、巖嶺、堂下、大秀等村。
高田鎮境內主種水稻,盛產烤煙、白蓮。2014年,全鎮糧食總產6607噸,煙葉產量798噸,白蓮產量186噸,農業總產值8900萬元,煙、蓮、稻是高田三大農業支柱產業。
2014年,小學教育方面,全鎮共有3所完小、3個村級小學,10個村級教學點,共6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數1296人,教職工108人。附設開辦了3個學前班、3個私立幼兒園,幼兒教師8人,在校幼兒213人。高田初中有教學班12個,學生710人,教職工35名。
二、特殊民情風俗
新春鬧花燈是高田鎮境內的傳統習慣,1986年, 境內特別盛行。一般正月初就籌集經費,請巧匠扎制樣式繁多的花燈數百余盞,耗資甚巨,熱鬧非凡,還有采茶戲隨同演出,組成長龍的龐大舞燈隊伍。燈光輝映,景若長虹,笛吹奏,鑼鼓喧天,走街串巷,博得觀眾的歡迎掌聲。花燈經過時,各家都要焚香鳴炮,以示恭迎。在高田街舞完后就游鄉串村,接燈的村莊要設宴款待,一直延續元宵日謝燈。除上述花燈外,還有龍燈、獅燈、稈龍燈等舞燈隊伍也紛紛出動,游村串戶進行耍燈表演,接燈主人應奉贈禮金(紅包)。正月十五大鬧花燈,而后備筵聚餐,設供敬神,焚卸花燈,名曰“謝燈”。是晚,多有為頭年結婚戶送花燈(俗稱打甑蓋)、鬧元宵習俗,接燈者備筵席謝親友。
高田鎮境內的上柏村每月正月初七至十五都有舞花燈的習俗,種類有花燈、排燈、鼓子燈、八角燈等十余種。舞燈時兼放花筒(即煙花),全村八房輪流出燈,每房舞燈一夜,花燈伴隨鑼鼓鎖吶,家家戶戶舞去,熱鬧非凡。
過漾節,是當地的一個傳統祭祀節日,也是廟會。“過漾”,是當地的方言,意思是人來人往,水波蕩漾,很是形象。有過漾節習俗的村有上柏村、大秀村、鄭里村、遙嶺等村。例如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三日是上柏村是過漾節,這天是關公云長的生日,為紀念關云長這個忠義的化身和山里人的保護神而設立。就在離上柏不遠的巖嶺大秀村,他們的過漾節是八月十五,供奉的是華光菩薩。
三、特色工作
圩鎮建設 進一步完善圩鎮管理機制,理順高田城管中隊(內設環衛所)管理體制,投資11萬多元新購置垃圾清運車2輛,對圩鎮清掃實行群眾評議評比,獎優罰劣,破解管理難點和薄弱環節。投入資金對“天網工程”進行全面改造升級,鎮政府院內、高田初中、巖嶺中小學、大秀村、琴生村道路出口視頻監控系統全面完成,有力提升了高田治安防控水平。對高田老街、高田村賴田組、田心村太陽組等予以亮化,共計新安裝路燈80余盞,對老的線路進行了全面整修,安裝時控通宵LED大燈5盞,打造“不夜”高田。新建鰲峰小區與豆山上新村點,新增圩鎮面積1.4萬平方米,新增圩鎮人口600余人,對全鎮街道進行了標準化劃線,街道秩序、圩鎮環境大有改觀。
文化教育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理事會運作”的模式,籌資50余萬元對原高田大禮堂、巖嶺農民戲場和堂下禮堂等農民文化活動場所進行了全面修繕,活躍了農村文化陣地,豐富了農民文化生活。啟動了公立幼兒園建設等28個教育項目,投資資金1066萬元,教育條件明顯改善。
工廠企業 解放前,該鎮境內沒有工礦企業,解放后,先后建起了各種工廠企業,此后有新開設也有因市場競爭的原因而停產的,其中經營效益較好,至2014年還在運行正常的有:1、巖嶺電站個:位于石城境內北部約15千米的蓮花寺附近,系貢江支流,琴江上游開發的龍頭工程。該工程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養魚等綜合效益。該電站含巖嶺水庫、巖嶺一級站和二級站 。2000年,巖嶺電站改為股份制企業。2、其它電站:全鎮共有其它小型電站10個,總計員工40余人,除小坪湖電站為高田鎮政府所屬外,其它9個均為私人電站。3、國營石城縣金華山林場:1985年從高田林站分拆成立,場址設在高田村豐坪小組境內,編制25人。2005年企業改制,目前有編制36人,實有職工5人。林場總面積6.3萬畝。全場有活林總蓄積18萬立方米。4、石城縣鴻順手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在高田與縣城各設1廠,高田廠址設高田糧管所院內,有員工105人,年產值近1000萬元。
四、扶貧開發工作
1、移民搬遷建新家。2010年開始實施,在高田、巖嶺集中安置點有6個,至2014年共移民搬遷171戶799人,其中分散安置22戶96人,深山區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性改變。
2、項目扶貧同致富。2010年前在扶貧重點村零星實施,2010年以后普遍推進,至目前共實施扶貧開發項目92個,投入資金790.4萬元,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3、農業產業促發展。在發展煙蓮的基礎上發展了檳榔芋、苗木、蘑菇種植、肉牛養殖等產業,組建煙葉、白蓮、苗木、茹業、肉牛等合作社23個,新建家庭農場5個,有力帶動了群眾致富。
4、旅游開發強后勁。編制完成了《高田鎮旅游開發創意策劃方案》。啟動了八卦腦景區開發建設,全面完成了新坪村店下至盡食下征地拆遷工作,加強新坪、田心、高田及圩鎮的環境及村莊整治,開展豐山至高田、高田至盡食下、高田至野鵝墩公路的征地拆遷前期工作,為高田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增添了強大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