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橋村地處武山鎮南面,與都昌縣交界,共14個村小組,轄區面積5.841k㎡,其中耕地面積2.21k㎡,山地面積2.02k㎡,水面面積1.6k㎡,總戶數384戶,1878人, 產業主要是水稻、棉花、藥材、苗木為主。村18戶66人貧困戶中,享受低保貧困戶13戶,家庭人口53人、享受低保26人,未享受低保戶5戶共13人(含分散供養五保戶)、2015年脫貧3戶、2016年脫貧5戶、2018年脫貧4戶、2019年脫貧4戶、2020年脫貧2戶;村“兩委”干部四人,村支部黨員51人,每年村里僅有1.8萬元的土地轉讓、林地出租等費用,村集體經濟薄弱。
村集體經濟及產業情況:一、項目發展內容規模及資金投入:1、利用武山米酒的傳統招牌優勢,在西橋老村部投資78萬元,修建占地面積360平主米加工廠房,購置生產設備等,進行糧食精加工(釀酒)。2、在村管轄的方便、長嶺兩座水庫進行綠色生態養殖,前期投入魚苗約5萬元,其他費用3萬元,共計約8萬元,在西橋村2組建設一個面積約60畝的絲瓜絡產業基地,利用現代化產銷模式,使村集體經濟多樣化。3、籌資渠道。總投資86萬元,村級集體投入70%、村干部集資投入30%。
二、項目效益及分析。項目建成后收購種糧大戶糧食進行糧食精加工,年產米酒5萬斤,預計年純收入8萬元;方便水庫、長嶺水庫,開展綠色水產養殖,預計年產成魚2.6萬斤,年純收入2萬元;
三、產業基地利益聯結機制。每年拿出純盈利效益的10%用于救濟村貧困家庭,30%作為村干部入股分紅,其他利潤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聘請長期在家身體較好有責任心的貧困戶參加基地產業務工,增加貧困戶收入,筑牢繼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基礎。
四、項目資金管理。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基地,在鎮黨委監督指導下,由村委會主管創辦,自主經營、自擔風險。成立項目監督小組,由村民代表對村基地項目進行監督,聘請專業會計做賬,搞好資金管理,規范項目基地管理制度,確保村級集體經濟安全規范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