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余鎮 | 隸屬:通州灣示范區 |
區劃代碼:320612104 | 代碼前6位:320612 |
行政區域:江蘇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蘇F |
長途區號:0513 | 郵政編碼:226000 |
轄區面積:約40.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15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2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中心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位于三余鎮中心,故名。1982年10月23日,縣政府[1982]375號文件轉發南通地區行政公署[1982]165號文件,批準建立中心居委員會,團結…[詳細] |
鎮北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是居委員會位置位于三余鎮北首,管轄范圍由鎮中心向北,故名![詳細] |
北興橋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因居委會駐地位于原北興橋街道,故名。1971年定名為北興橋街道;2004年更名為北興橋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三門閘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因境內有一新三門閘而得名。1955年為恒興公社六社。1961年定名新閘大隊,1983年體改時改為新閘村,2008年更名為三門閘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海晏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因緊靠海晏鎮,且瀕臨黃海,“晏”有平安寓意,故而得名![詳細] |
團結社區 | ~007 | 鎮中心區 | 因境內有座團結閘而得名。2008年由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團結社區居民委員會![詳細] |
一社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三余鎮一社村由2008年3月前的永興、一社、鎮東及三余村的1-4組合并而成,現有人口5000多人,耕地8300多畝,共50個村民小組。
一社村多年來…[詳細] |
貢安村 | ~202 | 村莊 | 三余鎮貢安村于2008年3月由原紅星村、前進村2個村合并而成,全村區域面積9.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9189畝,轄5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058戶,…[詳細] |
紅專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紅專村,2001年3月行政區域調整時,由原來的紅專村、斗爭村、三余村的6、7、8、9四個村民小組合并而成。2008年3月區域再次調整,保留紅專村,與鎮…[詳細] |
廣運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三余鎮廣運村2001年3月行政區域調整時,由原來的鎮北村、中心村、大興村合并成鎮北村;鎮西村、立新村、三余村的5組合并成鎮西村。2008年3月區域再次…[詳細] |
大樂村 | ~207 | 村莊 | 大樂村在2001年3月行政區域調整時,由原來的大樂村、中義村、齊樂村東片合并成大樂村。忠義鄉黃舍村、合力村、齊樂村西片合并成合力村。2008年3月行政…[詳細] |
新民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新民村,位于三余鎮南首,與海門市交界,金三公路北側。全村現有人口3220人,總戶數1238戶,3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4292畝,總面積4.2平方公里…[詳細] |
德興村 | ~210 | 村莊 | 德興村,于2001年3月由原德興和同德2村合并而成,現轄29個村民小組。全村共1281戶,居住人口3686人,戶籍人口3446人,耕地面積4682畝,…[詳細] |
同盟村 | ~211 | 村莊 | 同盟村位于三余鎮西南,現有人口3980人,總戶數1336戶,轄33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5150畝,總面積5.2平方公里,F有黨員115名。
全村有個…[詳細] |
育新村 | ~212 | 村莊 | 育新村,2001年行政區域調整時,由原來的育新村和聯合村合并而成,2006年3月11日成立了0三余鎮育新同盟聯合黨總支,育新村、同盟村一個聯合黨總支兩…[詳細] |
中閘村 | ~220 | 村莊 | 三余鎮中閘村位于三余鎮東片,全村總人口2730人,耕地面積4555畝,轄24個村民小組,社區公共服務中心設施基本完善。
村內個私企業12家,以紡織產…[詳細] |
海防村 | ~221 | 鎮鄉結合區 | 海防村位于三余鎮東北沿海第一線,系由原恒興鄉海防、閘東、新建三個村合并而成。全村總面積5974畝,轄39個自然村民小組1687個農戶,人口4125人![詳細] |
新閘村 | ~222 | 鎮鄉結合區 | 新閘村全村人口3500多人,耕地5000畝。新閘村地處原恒興鄉政府所在地,三產設施配套,轄區內有電信、郵政、學校、農貿市場、信用社等單位,農業產業有扣…[詳細] |
勝利村 | ~223 | 村莊 | 三余鎮勝利村位于省222線東側,交通便利。全村3450人,1290戶,轄33個村民小組,境域面積4.7平方公里。農業生產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詳細] |
恒興村 | ~224 | 村莊 | 恒興村于2001年由原恒興、通如、九閘等3村合并而成。東連新閘村,南靠勝利村,西與安平村相接,北與如東縣隔河相望,省222線穿境而過,交通比較便捷。全…[詳細] |
安平村 | ~225 | 村莊 |
三余鎮安平村位于三余鎮西北片,東與222省道相接,北與如東交界。全村10.5平方公里,6500人,62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9830畝,全村種植棉花…[詳細] |
新華村 | ~227 | 鎮鄉結合區 | 新華村位于原北興橋南首,東靠安平村,南接大樂村,西臨五甲鎮,北連光明村、合興村,新改造的騎北公路由南向北從新華村中心穿越,轄區總面積6.5平方公里,轄…[詳細] |
光明村 | ~228 | 鎮鄉結合區 | 三余鎮光明村是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抗日斗爭時期“南通縣人民政府”首駐地就在光明村,梁靈光親筆題詞的“抗日民主政府紀念碑”就屹立在村西南角的原北興…[詳細] |
合興村 | ~229 | 鎮鄉結合區 | 合興村,位于三余鎮的西北部。南臨五甲鎮,西接十總鎮,北靠如東縣。有著特殊的地理優勢。騎北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合興村在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詳細] |
海晏村 | ~230 | 鎮鄉結合區 | 三余鎮海晏村位于海晏鎮區,與原協作村合并,南靠湯三公路,東臨東海村,西鄰貢安村,交通方便,平海公路、湯三公路從海晏村穿越。全村總人口4200人,總面積…[詳細] |
東海村 | ~232 | 村莊 | 三余鎮東海村由2008年3月行政村調整前的東海、合東、閘西、紅光四村合并而成。全村現有人口4100人,耕地面積6300畝,分設20個村民小組。全村有黨…[詳細] |
閘北村 | ~234 | 鎮鄉結合區 | 三余鎮閘北村西接三湯公路,東靠通州市濱海工業園,人口5800人,耕地8000畝,區域面積9.5平方公里,產業特色有棉花、油料、西瓜種植和扣蟹養殖。全村…[詳細] |
海豐村 | ~238 | 鎮鄉結合區 | 三余鎮海豐村由2008年3月行政區域調整前的海南、雙閘、海豐三個村合并而成,現有38個村民組,總戶數1760戶,人口5040人,總面積10平方公里,耕…[詳細] |
東余村 | ~239 | 鎮鄉結合區 | 三余鎮東余村位于通州市三余鎮東南部,東臨黃海與建新村相接,南與海門市交界,北同東晉村相鄰,西與永平村一河之隔。古老集鎮——東余鎮座落于村中心。水陸便捷…[詳細] |
永平村 | ~240 | 村莊 | 三余鎮永平村由原堅強、振興、永平、新興合并而成。東依東晉、東余村,南與海門市正居村相臨,西接一社村,北與東海村隔團結河相望。轄區共有33個村民組,耕地…[詳細] |
東晉村 | ~242 | 村莊 | 三余鎮東晉村由2008年3月前的警戰村、東晉村、公平村合并而成,現轄2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850人,耕地面積8800畝。東晉村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詳細] |
建新村 | ~244 | 鎮鄉結合區 | 建新村以棉花栽培、西瓜生產、生豬養殖、灘涂養殖為主導產業,年生產棉花200萬公斤,年出欄生豬1600頭,年生產螠蟶1800噸;村內有三家私營企業,主要…[詳細] |
閘東村 | ~245 | 村莊 | 閘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民國三年張謇集股建立“大有晉墾牧公司”,開墾三份荒地,留一份搞鹽業,即“墾三余一”;又因公司地處余東、余中、余西三鹽場之北,故名三余。
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于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今海門市常樂鎮)。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 張謇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通州市轄鎮。1957年為新余鄉,1958年更名三余公社,1983年改鄉,1984年鄉鎮合并設三余鎮。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府30公里。面積40.4平方公里,人口3.8萬。省道掘青公路與金三公路在境內交會,團結河與三余豎河交錯。轄菜園、三余、齊樂、中義、大樂、斗爭、貢安、光榮、大興、中心、鎮北、紅專、紅星、前進、合力、立新、鎮西、士文、新民、鎮東、一社、永興、新南23個村委會和鎮北、中心2個居委會。農業以種植糧、棉為主,鰻魚苗、文蛤為特產。企業產品有油咀、油泵、高檔皮毛機。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三余鎮位列第592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三余鎮位列第594位。
2021年10月,三余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602位。
2012年12月,環境保護部授予三余鎮2010—2011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大有晉墾區格局位于通州灣示范區三余鎮向陽街(三余鎮糧食管理所內),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大有晉公司由張謇等人于1913年創辦。該公司以通海墾牧公司規劃為藍本,對南通三余墾區進行了規劃建設,是
三門閘位于通州灣示范區三余鎮恒興至環本遙望港南側三門閘河,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亦稱環恒閘、新三門閘,位于環本和恒興交界處,該閘1925年興建,1926年竣工。閘門為木質鐵包邊,中門高3.4
歷史沿革:
民國三年張謇集股建立“大有晉墾牧公司”廢灶興墾,筑堤建閘,劃框分窕,種青改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三余鎮。
1958年建立三余人民公社。
1962年鎮社分治,建三余、北興橋、恒興三個人民公社,同時建三余鎮。
1983年三余公社改設三余鄉,1984年撤三余鄉與三余鎮合并,統稱三余鎮。
2001年忠義鄉并入。
2007年2月北興橋、海晏并入成立現在的三余鎮。
區劃: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示范區·三余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