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地處長江北岸,是蘇中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鎮。全鎮轄區面積72.4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人,其中建成區面積6.5平方公里,6.3萬人。黃橋歷史上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樞紐之稱,334省道、如黃線、姜八線在鎮區內交叉穿越,寧靖鹽和寧通兩條高速公路從黃橋擦境而過,新(沂)長(興)鐵路在黃橋設有客貨編組站。
黃橋始建于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抗金英雄岳飛麾下的名將牛皋曾在黃橋駐兵洗馬,明永樂大帝也為謳歌黃橋人的“德行”留下了墨寶。黃橋自古人文薈萃,僅何氏一族就有“一門四時士,七十二舉人”的查考,著名的中國地質學之父丁文江先生,中國喜劇創始人丁西林先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核糖核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家王德玉先生也都生于黃橋。抗日救國時期,一場震驚中外的黃橋決戰成為黃橋的歷史增添的新的輝煌,一曲黃橋燒餅歌從此唱響了大江南北。
近幾年來,黃橋人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自強不息,奮力爭先。集鎮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幾年來,每年以一個多億的投入推進集鎮建設改造,先后拓寬改造了四條商業街,完成了40多項集鎮建設改造工程,鎮區面積由原來的3.8平方公里擴大到6.5平方公里。以紡織服裝和豬副產品深加工為龍頭的兩大支柱產業日趨強大。全鎮擁有各類劍桿織機2000多臺,日產牛仔布30萬米,從事紡織服裝生產的個體私營企業近400多家。全鎮有7個豬副產品加工專業村,2000多個加工專業戶,兩大支柱產業年創產值達10億元。“實施產業興鎮戰略,打造實力黃橋黃橋,營造活力黃橋,塑造魅力黃橋”成為新時期黃橋人的工作思路和目標。江蘇省泰興經濟開發區黃橋工業園區,首期規劃的2平方公里已有8家企業11個項目進園落戶,總投資達1.5億元;2003年由臺灣客商組團投資的5平方公里“華商工業園”經過半年多的論證、規劃現已正式開園奠基;以豬副產品深加工為重點的畜產品加工園已進入全面啟動開發階段。如今黃橋出現了一個三園聯動開發的新格局。
2001年,黃橋被國家五部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范點”光榮稱號,2002年又被命名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泰州市“十強鄉鎮”和江蘇省牛仔布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