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村距周莊集鎮2公里,北至澄楊路,南與全國文明的華西村相接,東與華士鎮向陽村接壤,西以張家港河為界。現村域面積為2.3平方公里,7個自然村,村民795戶,3120人,實際居住人口近8000人。目前村內已有企業70余家,形成紡織、印染、微電子、機械、金屬制品、汽車部件等多門類產品的制造中心。近年來,山泉村通過在發展中優服務,在服務中強管理,在管理中增效益,工業經濟量質并增,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高新技術產業比例加大,企業上市穩步推進,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從2008年的7.8億元增長到16.8億元,利稅從5500萬元增長到1.8億元,村級收入從1750萬元增長到4300萬元,化解了村級債務4700萬元,人均村級收入躍升至全鎮第二位。
新農村建設呈現新面貌。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速度建設、高要求管理,山泉新村完成了一期、二期工程,建成了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會議中心、村民活動廣場、農民會所、工業會館等公共設施,修造興泉路、電廠路、萬泉路,改造山泉路。山泉正以全新的姿態崛起在江陰大地,被評為“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江陰市十大美麗村莊”。國家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視察山泉花苑老年公寓時欣然題詞:“孝親敬老,山泉示范”。
民生民計實現新改善。村級收入持續向民生傾斜,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養老、慈善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社會保險全面覆蓋,各項村民福利繼續得到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由村委承擔,創新設立全鎮第一個村級慈善基金。平安山泉建設深入推進,設立全國首個村級“巾幗交通示范崗”,在全市首個推行“交警入村”,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示范樣本。引進技術改善提升生態環境,改造建設污水處理廠,企業由“黑色方陣”挺進“藍色軍團”。全村上下政通人和,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被評為“江蘇省民主管理示范村”。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廣場文藝、評彈下鄉等活動普惠于民,“吉尼斯世界紀錄”走進山泉,中央電視臺進行了專題報道。
黨的建設取得新成績。在發展的任何階段,面對發展的任何困難,山泉始終高舉黨的旗幟,堅持黨的領導,緊跟黨的路線,在市委市政府和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推進全村的各項工作。固本強基,建強堡壘,成立黨員義工服務隊,樹立黨員形象。山泉村由黨總支晉升到村黨委,連續3年獲得“江陰市勤廉黨組織”榮譽稱號。
對外影響得到新提升。國家、省、市等各級領導前來山泉視察,對新農村建設成果及村級民主自治充分肯定。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國內主流媒體紛紛聚焦,中組部、中央黨校和省建設廳、民政廳、公安廳等先后前來調研。2011年1月,0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視察山泉村時充分肯定了山泉村民主促民生的做法。
山泉用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只有賦予人民權利和尊嚴,只有創新社會管理,只有干群形成合力,才能建設好真正意義上的美麗新農村,并形成了“以人為本、勵精圖治、堅忍不拔、追求卓越”的山泉精神。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是時代的呼喚。順應歷史的潮流,山泉人堅定率先發展的目標定位,堅持優化提升的戰略取向,開始提出“新三農”的戰略構想,即建設新農村、培育新農民、發展新農業,以實現山泉的可持續發展。
面向未來,山泉人將更加奮發努力,奮力奏響一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幸福社會的豪邁樂章,將山泉村真正建設成為現代文明的新農村。
*數據來源于江陰市綜合信息管理服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