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西安豐鎮Xianfengzhen地處揚州、鹽城、淮安三市交界處,距縣城23公里,東臨射陽湖,北倚綠草蕩,十里荷香,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安流公路穿境而過,西鄰-,北傍沂淮鐵路,境內河網交錯、溝渠縱橫,水陸交通極為便利。東與射陽湖鎮、建湖縣蔣營鎮隔湖相望,南與射陽湖鎮相連,西與曹甸鎮接壤,北與淮安市楚州區流均、涇口2鎮交界。轄集豐、南舍、天亭、朱郭、崔渡、花亭、林溪、張吉、苗圃、太倉10個行政村,1個西安豐集鎮社區居委會,面積58.39平方公里,耕地2.54萬畝,湖蕩面積28.14平方公里,人口3.8萬人。
江蘇省寶應縣西安豐鎮[Xianfengzhen]地處揚州、鹽城、淮安三市交界處,距縣城23公里,東臨射陽湖,北倚綠草蕩,十里荷香,自然生態環境優越。 西安豐鎮
安流公路穿境而過,西鄰-,北傍沂淮鐵路,境內河網交錯、溝渠縱橫,水陸交通極為便利。東與射陽湖鎮、建湖縣蔣營鎮隔湖相望,南與射陽湖鎮相連,西與曹甸鎮接壤,北與淮安市楚州區流均、涇口2鎮交界。轄集豐、南舍、天亭、朱郭、崔渡、花亭、林溪、張吉、苗圃、太倉10個行政村,1個西安豐集鎮社區居委會,面積58.39平方公里,耕地2.54萬畝,湖蕩面積28.14平方公里,人口3.8萬人。
-政區沿革
據曹鑣《信今錄》記載,公元前二世紀,吳楚七國反漢,吳王濞曾駐兵于此 西安豐鎮
,太倉、安豐均為屯糧處所,取“平安”、“豐收”之意,故名安豐。1943年置安豐區,1958年撤區改鄉,1960年改公社,因與興化縣安豐同名,1981年改稱西安豐,1983年復改鄉,1989年撤鄉建鎮。鎮人民0駐地集豐村暨居委會。
-歷史文化
西安豐鎮有著千年歷史,人文底蘊豐厚,民間群眾文體活動長盛不衰,還素有“文體之鄉”的美譽。每逢喜慶節日,全鎮十多支舞龍隊狂舞金龍,有蓮廂、踩高蹺等活動助興 西安豐鎮
。該鎮舞龍隊曾代表揚州市組隊參加全省舞龍大賽。每年的農歷三月十八,該鎮還舉辦都天廟文化0。先后被江蘇省命名為“群眾體育先進鎮”、“群眾文化先進鄉鎮”、“科技先進鄉鎮”。
西安豐鎮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淮寶支隊在這里開展敵后斗爭。1943年4月,淮鹽寶辦事處在此成立,5月,0寶應縣委、寶應縣0在此誕生。蘇中黨校、蘇中公學、《蘇中報》社、華中印鈔廠都曾遷駐于境內。粟裕、陳丕顯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過。1945年7月蘇中地區青年代表大會會址就在固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