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長沙市,位于湖南東部偏北,東鄰江西省銅鼓、萬載、宜春;南接江西省萍鄉及湖南省醴陵、株洲;西倚省會長沙;北界岳陽市平江。處于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金三角”地帶,距省會長沙60公里,距黃花國際機場4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
瀏陽市地域東西寬105.8公里,南北長80.9公里,總面積5007平方公里。全市轄37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33萬。瀏陽市經濟以鞭炮煙花、生物醫藥、紡織服裝、建筑材料、機械制造、礦產冶煉、食品加工、化工塑料、竹木加工、花卉苗木等十大產業為支撐。其中鞭炮煙花、生物醫藥、紡織服裝和花卉苗木頗有影響。奧運開幕式瀏陽煙花照靚鳥巢
鞭炮煙花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享譽全球,“瀏陽花炮”的生產具相當規模。早在光緒年間,它已銷往香港、澳門、南洋諸國,成為名牌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瀏陽花炮發展到外銷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內銷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其品種發展到現在的13大類三千多個。1995年瀏陽市被國家授予"中國煙花之鄉"的榮譽稱號;2002年成立國際煙花協會(IFA),總部常設瀏陽;2003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瀏陽花炮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4年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瀏陽花炮"馳名商標。
“中國花木之鄉”瀏陽市柏加鎮,花木生產歷史悠久,全鎮栽培花木面積1.8萬畝,品種1200余種,產品在國內外很受歡迎。柏加百里花木走廊規劃面積2.5萬畝,建成花木基地3萬畝、花木大市場、花藝體驗園、水上樂園、仙人湖生態度渡區等。
瀏陽已開發建設成中西部地區最大的生物醫藥專業園區,并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合作,成為該組織在中國唯一的生物醫藥產業區。
瀏陽市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產權制度改革、金融安全區創、城市建設、經濟環境優化等工作在全省獨樹一幟,被譽為瀏陽現象”,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和“湖南省文明城市”。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排名中,長沙有長沙縣、瀏陽市和寧鄉縣3個縣(市)跨進了全國百強。瀏陽市第81位。
一曲《瀏陽河》,唱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坐落于美麗的瀏陽河之濱的紅土地瀏陽,風景秀麗,物產豐富,歷史悠久。風情旖旎的瀏陽河
古代瀏陽地屬荊州,因縣城位于瀏水之陽而得名。東漢建安14年(公元209年),即為東吳將領周瑜“俸邑”之一。由此可知瀏陽建縣至今已1790年。近代以后在這里,磅礴著一股歷史的風云之氣。走出了一大批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0中央總書記-、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云、中顧委主任王首道等。走出了中國第一個為戊戌變法而流血犧牲的志士譚嗣同,走出了民國先驅唐才常、焦達峰。還走出了數十位挽民族之危亡、救生靈于水火的鐵血將軍和數萬名革命烈士。正是這些瀏陽河畔的俊彥人杰,真實而強勁地改變著中國歷史的進程,鑄就了一個民族的脊梁和靈魂。瀏陽人的驕傲--同志
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能像瀏陽這樣,讓美麗的鮮花,從地底的石頭內一直開到縹緲的夜空中;從湘中一隅一直開到北京、上海、香港、摩洛哥、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的夜空。你不能不承認上蒼對這片土地的特別寵愛,才孕育了號稱“全球一”的稀世珍品——菊花石。而煙花的卓越風姿則讓瀏陽人的智慧照亮了神州的浩瀚長空,也點亮了全世界所有愛美的眼睛。紅檵木也只有在瀏陽人靈思妙手的點化下,才紅得如此光艷奪目。深厚的文化底蘊、古色古香的瀏陽文廟、奎文閣、千年古寺石霜寺,無不顯示著前輩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蘊。清末維新志士譚嗣同,少壯時在瀏陽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算學館,開現代教育之先河。
這里,流瀉著一種自然的靈秀之美,有著“湘東明珠”之譽的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群山疊翠,萬壑爭幽,流泉潺潺,是理想的旅游避暑勝地。而天下聞名的瀏陽河,則是瀏陽地域風情的媚眼,她的婉約靈秀在每一個彎回中蕩漾生姿。此外如石霜寺的蒼古,瀏陽湖的明媚,古風洞的幽深,道吾山的肅穆,無不令人目授神與,如窺天機,若有所悟。
愛國主義是永恒的時代主題,瀏陽文物是全社會共同的財富。為充分發揮瀏陽文物資源的社會效益,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瀏陽成立了愛國主義教育服務中心,全面規范和管理各文物景點的建設和接待工作,開辟了一條以文物景點為主體,輔以休閑、觀光的愛國主義教育旅游專線。
瀏陽市旅游
瀏陽的主要旅游區是: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周洛風景、道吾山、株樹橋水庫(瀏陽湖)、古風洞、石霜寺、天馬山、瀏陽文廟、-故居、譚嗣同紀念館、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以及2007年納入長沙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的王首道故居等。當年接待海內外游客50萬人次,旅游創匯5000萬元。
其中石霜寺為千年古寺:石霜寺為湖南名寺,因山而名。石霜山,位于瀏陽城南金剛鎮境內,因山峻水秀,觸石噴霜而名。史籍載:“法道盛時,石霜、道吾俱為選佛之場。”該寺始建于唐據僖宗年間。據碑文和《石霜寺略》載:寺始由唐僖宗李儇(874-888年)下旨,宰相裴休監建。石霜寺曾管轄寺院48處,房屋5048間。唐僖宗賜香火田300石,傳有騎馬關山門之說。有“殿高九十尺,佛高七十尺”之名,“瀏陽大佛”寺院之宏大可想而知。此外還有后人增修的裴休、包拯塑像。現存的殿宇尚有大雄寶殿、關圣殿、祖堂、齋堂、戒堂、方丈室、客膳廳等。石碑木匾亦不少。寺房惜年久失修,傾頹不少。
位置:位于瀏陽城南金剛鎮境內
寺前坪山門內及寺后現存有千年古柏、古銀杏各一株,據說柏樹還是幼苗時,即向左傾斜,小沙彌欲拔掉,被慶諸制止,用土石壘圍正,故名為左柏,高30米,胸徑達80厘米,枝葉繁茂。如今,樹在人亡,佛塔累累,該寺的開山祖慶諸和尚和他的后繼者就葬在寺的后山附近,而古柏和銀杏仍迎朝送晚,屹立寺后。石霜寺世出道德禪師,著名的有普會(慶諸、慈明(楚圓)、普聞(龍湖)、慧南、方會等。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有兩宗發源于石霜寺。《中國佛教》中云:“有楚圓,住石霜崇勝寺行化,其下有慧南、方會,開黃龍、楊歧二派,合前五家,號為七宗。”相傳日本佛教真言宗和臨濟宗均發脈于石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