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鎮位于縣境西部,距寧遠縣城區9公里處。東與舜陵鎮相連,南接水市鎮,西與道縣柑子園鄉毗鄰,北與中和鎮接壤。鎮政府駐天堂村,轄百步嶺、天堂、曉石、劉子用、麥地江、許家、下河洞、莊里洞、寡婆橋、平口源、卜洞、曾家洞、寄崗、石海山、曹家灘、高源、毛里坪、高崗頭、大陽洞、新屋地、樅樹灣、下坊、香花橋、大坪嶺、龍須、嶺江、馬家、江村、老屋場、嶺腳、獅子頭、牛頭山、劉村、蔣家34個村。
鎮沿用駐地天堂自然地名得名。天堂原屬干旱之地,據說前人為灌溉農田,開挖了許多大小山塘用以蓄水,由于無活水,許多山塘只能靠裝天水,俗稱天水塘,后便簡化為天塘,先人十分向往天堂的美好生活,便把天塘改為天堂。解放初,境內設天堂鄉、石海山鄉、寄崗鄉3個鄉,歸屬水市區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合并為天堂人民公社,劃歸桐山區管轄;1984年改為天堂鄉,仍歸桐山區管轄;1995年撤區并鄉建鎮,將天堂鄉和水市區的大陽洞鄉合并為天堂鎮。
全鎮總面積125平方公里,耕地2101.4公頃,10120戶,40023人。境內橫嶺把該鎮分為南北兩半,西部屋脊干山脈橫戈于該鎮與道縣柑子園鄉交界處,成為寧遠縣與道縣的分水嶺,也成了該鎮居民進入道縣的必經之地,故有“過了屋脊干,個個是好漢”的俗語。境內北有泠江河水由東向西直奔道縣,南有瀟水河由東向西進入道縣,融入茫茫瀟湘水系。兩河流經之處,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沿途村民安居樂業。境內省道322線貫穿而過,是通往道縣、江永、江華以及廣西等地的交通要道。近年來該鎮農業產業化水平逐步提高,規模農業漸成趨勢,其中大陽洞1萬畝蔬菜基地和1萬畝桉樹基地正在穩步建設,優質煙開發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鎮經濟中農業經濟占較大比重,鎮年國內生產總值7500萬元,年財政收入1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