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鎮東接涼水井鎮,南鄰麻溪鋪鎮,西靠太常鄉,北界二酉鄉,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主要氣候特點表現為: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嚴寒期短,暑熱期長。鎮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金、銅、鐵等多種礦產;境內有漢、滿、回、苗等10多個民族.全鎮現有人口13.5萬,面積218.04平方公里,共轄25個村(居)委會,其中有15個社區居委會,10個村委會。2010年底實現GDP16.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37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元,城鎮居民實現可支配收入10248元。是全縣的經濟強鎮、旅游重鎮和文化名鎮。
區位優勢沅陵鎮處于沅陵縣城所在地,地理優勢得天獨厚,出入境內的319國道、常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省道沅張公路,縣道沅鳳、沅五公路等橫穿境內,鎮村公路更是四通八達,達到了村村全面通公路。境內沅、酉兩水建有客、貨運碼頭20多處,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整個集鎮人流呈高峰時人數達10萬人次。
三產優勢沅陵鎮是沅陵縣的商業大區,三產業占全縣比重達70.1%,大型的企業有沅陵縣木材加工廠、沅陵縣永興木業有限公司、沅陵縣虎溪麻辣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沅陵縣雨露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土特產品有馬援苦、馬齒莧、彭氏姐妹曬蘭和山中萊山野菜綠色食品系列等。尤家巷步行商業街和好吃名食街的建成,更確立了沅陵鎮的商業中心地位。2004年大小私營工業企業發展到116家,規模企業發展到10家;招商引資完成3100萬元。
文化優勢沅陵鎮聚集了省級重點保護的唐代貞觀年間建筑群“龍興講寺”;有保存完好的“元代男尸”和明朝的“虎溪書院”;有明清時代的“鳳鳴”、“龍吟”、“鹿鳴”三塔等名勝古跡;有新中國成立后1951年建于縣城的勝利公園,園內聳立著高達16米的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塔和湘西剿匪烈士陵園;有集佛、道、基督、天主、伊斯蘭教于一體的,文化陳列館;有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曾幽禁過抗日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的“鳳凰山古寺”等人文景觀,加上五強溪庫區蓄水后沅水兩岸湖光山色和自然風光,已構成沅陵鎮獨有的歷史文化奇觀。旅游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生態優勢沅陵鎮具有山水相映、植被完好、綠化率高的生態特色,以濱江大道為軸線的濱江小區開發將建設成為21世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示范區。
沅陵鎮人民政府辦公地址:沅陵縣沅陵鎮辰州中街
值班電話:0745-422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