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弦渡鎮位于澧水南岸,207國道經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鎮共轄19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人口2.3萬,總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萬畝,山地面積4萬畝。傳統農作物以糧食、棉花和油料為主,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良種豬、良種雞的繁養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2006年,鎮黨委、政府組織和帶領全鎮群眾,按照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真抓實干,克難奮進,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繼續保持了經濟持續發展、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預計可實現生產總值4.2億元,比上年增長35.5%;農民人均純收入2550元,同比增加200元。
一、推進工業強鎮戰略,工業經濟提質增效。陶瓷、煙花、建材等主導產業投入資2500萬元實施技擴改。在紛紛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的同時,引進先進生產設備10 臺(套),新增生產線8條產業質量和企業效益進一步提高。恒璋瓷業電子真空陶瓷管生產項目正式投產,使我鎮瓷品在生活日用陶瓷、建筑裝飾陶瓷、園林工藝陶瓷基礎上又增添了新的種類。引資新上的湖南匯鑫銅業生產項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并投入生產,預計今年可創產值4000萬元。到目前為止,鎮內已擁有陶瓷、煙花、建材、機電、不銹鋼制品、農產品加工及化工骨干工業企業16家。預計今年工業企業可實現產值1.72億元,稅收400萬元。
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在穩定糧棉油生產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畜禽養殖和柑桔生產。著力扶持良種豬養殖協會和良種雞養殖協會,全力推行協會運作和大戶帶動模式。全鎮入會農戶達750戶,其中年出欄肉豬50頭以上和出籠雞萬羽以上的養殖大戶分別達280戶、235戶。生豬養殖基本實現了種苗自給,成功抵御了不明疫病的侵入;良種雞養殖初步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柑桔種植面積達5000畝,新落實雜柑種植規劃面積2000 畝,其中已植苗500畝。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機械化、集約化、農民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農業產量和效益較去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預計今年可實現總產值1.33億元,增長20%。
三、擴大基礎建設投入,發展條件日趨改善。投資近300萬元,投勞1.5萬個,辦了兩件大事。一是道路建設。水泥硬化村道6.2公里,高標準整修31公里。關山、山洲、童洲、復船、白虎等五個村主干道硬化任務已基本完成。二是水利建設。完成了澧水臨洪大堤兩處除險加固工程。新開挖骨干堰塘12口,高標準整修堰塘40口,新增蓄水量7萬方。灌溉溝渠清淤64千米。
四、堅持統籌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口和計生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與人性化服務并重,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質,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內,順利通過市級檢查驗收。積極參與科普示范縣創建,大力引進推廣使用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狠抓教育教學管理,初中畢業生一中升學率居全縣農村中學之首,科教工作又有新的進步。衛生工作著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切實落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有關政策,農民有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醫療保健水平明顯提高。新建了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站站房,高標準配置了設施設備,為全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開展培訓、信息、維權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臺。敬老院建成并正式投入運行,集中供養農村五保老人42人,院房建設可望被評為省級優良工程。成功舉辦首屆“童山杯”籃球運動會,為群眾送上大型文藝演出三場,積極倡導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文體事業有了新的進步。
五、切實加強維穩保安,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積極推行政務、村務、廠務公開,維護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落實鎮長接待日制度,并改群眾-為干部下訪排查,處理群眾反映的各種具體問題110多個,協調各類矛盾糾紛26起。嚴格農民負擔管理,認真落實惠農政策,不該收的堅決不收,應該發的堅決發放到位。妥善安置皂市水庫移民,確保移民安居樂業。強化安全生產措施,加強對高危行業和公共聚集復雜場所的監管和整治,消除事故隱患,全年沒有發生大的安全責任事故。深入開展“四打三建”、反-警示教育活動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發案率進一步降低,確保了全鎮社會大局的平安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