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九里鄉和官亭鄉成建制合并設立刻木山鄉
九里地處臨澧縣北大門,因東至大堰土當,西至王家廠均為“九里”而得名。九里歷史悠久,這里有湖南規模最大的楚墓群方圓十平方公里,大小貴族墓葬近萬座,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和旅游開發價值。九里人杰地靈,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跟隨-,曾任紅四軍參謀長的黃鰲將軍誕生于此。改革開放以來,更是人才輩出,涌現了許多優秀黨政領導,知名學者和民營企業家。九里風景秀美,延綿茶園,萬畝翠綠,橘香四益,十里飄香,伏牛山上翠柏佇立,白鷺成群。
近年來,九里鄉堅持以“工業強鄉、產業興農、民營富民”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和諧社會建設,各項事業迅猛發展。
基礎設施條件全面改善
九里北依302國道,南靠304省道,累計投入750萬元“九合”、“九高”、“九五”三條主干公路全線硬化,貫穿全境,全鄉90%以上的村的通村公路已實現硬化,里程已達56公里各村主干道已形成網狀連接,交通發達。投資800萬元用于電力通訊建設,完成35千伏高壓電改造,裝機容量達5000KWA,大部分村電力設施升級改造,較好地解決了電力“瓶頸”問題,保證了全鄉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需求。水利建設成效顯著,平區縱橫交錯的溝渠大部分實現硬化,北一撇等主干道得到疏通,山區水庫除險加固,堰塘整修,消除了水災隱患。建起了全縣一流的中小學教學樓和兒童樂園。
工業經濟突飛猛進
近年來,九里鄉大力招商引資,近五年共引進資金1.3億元,新上工業項目28個,現已初步形成以煙花鞭炮、石膏、鑄造三大產業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全鄉共有工業企業40家,2007年,共實現企業產值3億元,完成國家稅費650萬元,五年之內翻了近十倍,煙花鞭炮產業作為九里鄉的傳統產業,現有煙花鞭炮生產企業15家,筒子組裝企業16家,年產值9千萬元,提供就業崗位近4000個,煙花鞭炮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造紙、印刷、包裝、運輸等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石膏產業現有太平、萬崗兩個石膏礦,年產石膏礦10萬噸,石膏加工企業5家,年產各類石膏粉5萬噸,石膏板2000萬平方米,大江石膏公司生產的高強石膏粉遠銷日本、印度。鑄造產業在九里已初具規模,現有鑄造企業4家,年產鑄鋼3萬噸,年產值1.2億元,騰飛實業九里分公司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產值可超億元,年創稅收近500萬元。
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直接帶動了農民致富,目前已形成了村村有工業,家家有項目,上班不出村,天天有收入的民營工業發展新格局,農民收入增加,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近幾年,全鄉居民儲蓄余額年均增長1000萬元,戶均存款1萬元以上,90%以上的農戶住進了樓房。平區家家用上自來水,看上了有線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電器進入千家萬戶,僅2007年,又有20多輛嶄新廣本、別克等高檔小汽車開進了平常百姓家。
文明創建凝聚人心
近年來,九里鄉以開展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圍繞“傳授新思想,培育新技能,倡導新生活,樹立新風尚,助推新農村”這一主題,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使全鄉群眾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觀。在泉水、同心萬崗等村新建了村劇院、游樂園、圖書室、電腦室等,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對農民來說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2007年元月,舉辦了九里鄉首屆“同心杯”農-動會,讓農民群眾的體育運動熱情有了一個充分展示的舞臺。評比活動樹新風。在探索文明創建形式的過程中,各村自發組織了一系列評比表彰活動,“好婆婆”、“好媳婦”、“十佳黨員”、“十佳致富能手”等農民自己評選出來的先進典型就像一面面放在身邊的鏡子,時刻提醒人們要以此為榜樣,引導農民樹立家庭團結、鄰里和睦等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正是由于這些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激發了熱情,凝聚了人心,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為修路建橋、環境衛生整治,每年義務投工投勞上萬個,特別是涌現出了像在外游子鄧為成、譚本志捐資上十萬修路建橋,老黨員陳正周動員全家籌資建“愛民橋”,何登雙幾兄弟捐建“何家路”等等義舉,體現了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取得的豐碩成果。
九里,這片發展的沃土,正越來越多地吸引外界的目光,近兩年,先后有國家民政部長李學舉、副部長姜力、竇玉沛,省委常委、副省長于來山、副省長楊泰波、市委-武吉海等中央、省、市領導視察指導,更有青海、廣東、浙江的外地客商到九里投資興業。勤勞質樸的九里人民期待更多的有識之士來九里共謀發展,融入開闊的視野世界,正在以博大的胸懷擁抱世界,執著的熱情書寫世界,他們堅信,將來會有更多的有識人士紛至沓來,建功創業,九里的明天會更加和皆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