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廟鎮,位于漢壽縣城南部,素有“漢壽南大門”之稱,東抵崔家橋鎮,南連豐家鋪鎮、西接毛家灘回維鄉,北至株木山街道。相傳“太子廟”地名來源于人們紀念南宋農民起義首領鐘相第四子鐘義,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鼎州武陵(今常德)人鐘相與龍陽人楊幺以“等貴賤,均貧富”為口號,在洞庭湖發動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不久,鐘相被官府捕殺,隨即義軍擁楊幺為“大圣天王”,立鐘義為太子,朝廷派岳飛鎮壓,起義軍最終失敗。漢壽人民為紀念鐘相、楊幺起義,在太子鐘義犧牲的地方修建“太子庵”一座,以示懷念。
該鎮系漢壽縣工業重鎮、交通要鎮,全鎮轄排形、龍津、涂家段、吉慶、永興、太安6個行政村,太子、倒流坪、左家庵、馬嘶橋、竹子碑、天星、黃福7個社區,鎮區面積8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3萬人,集鎮常住人口2.5萬人(含企業工人)。G319、長張高速、石長鐵路縱貫該鎮東西,S224橫穿該鎮并與G319交匯于集鎮中心,隨著高鐵的啟動,該鎮的交通樞紐地位更加重要,中南五省最大的常德野生動物世界、常德高新技術產業園漢壽園區均坐落該鎮。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太子廟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黨員干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縣委“強工穩農、活旅靚城”發展戰略,大力推動“雙區牽引,六輪驅動”,切實做好園區服務,極大地促進了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穩定高質量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