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隸屬咸寧縣長樂鄉上十三都。
民國時期,鳳凰山、陳定臚、陳賢玉、陳賢閣、大路鄧、箭樓下陳、李益文、黃家灣、對門徐、唐家垴、炊壺場、孫家莊、河東13個村莊,隸屬咸寧縣忠良鄉(駐汀泗橋東街)周嚴保(駐下屋黃)。
新屋賈、王開泰、楊家張、楊家嶰、陳普、朱沈、甘家、余家、劉光、涂家、長壽廟、裴家井、下屋鄒、上屋鄒、劉皮黃、老屋賈、劉家、湖南棚、洞口庵19個村莊,上屋朱、楊家、朱家祠堂、下屋朱、陸家張、王興壟、李家、余家、夏家、周家10個村莊,均隸屬咸寧縣忠良鄉長安保(駐洞口涂家)。
花墩劉、老屋劉、方家、任家、新屋陳、七房陳、陳灣、老屋陳、艾家(吳姓)、隔堰劉、新屋商、老屋商12個村莊,隸屬咸寧縣忠良鄉長嶺保(駐盧萬)。
同年6月,花墩劉等12個村莊所在的長嶺保隸屬咸寧縣汀泗區(駐汀泗橋東街)。
鳳凰山等13個村莊所在的周嚴保,新屋賈等19個村莊、上屋朱等10個村莊所在的長安保,均隸屬咸寧縣城關區(駐城關北門口東100米處今咸安區人武部南對面)。
1950年1月,咸寧縣改保、甲制為村、閭制。
鳳凰山等13個村莊隸屬城關區周嚴村。
新屋賈等19個村莊、上屋朱等10個村莊,屬汀泗區(駐汀泗橋東街)長安村(駐洞口涂家)。
花墩劉等12村莊,隸屬汀泗區長嶺村(駐盧萬)。
1951年1月,汀泗區改稱二區,城關區改稱一區。
同年4月,改村為鄉(小鄉)。
鳳凰山等13個村莊隸屬一區周嚴鄉(駐下屋黃)。
新屋賈等19個村莊、上屋朱等10個村莊,均隸屬二區長安鄉(駐洞口涂家)。
花墩劉等12個村莊隸屬二區長嶺鄉(駐盧萬)。
同年5月,鳳凰山等13個村莊組成13個互助組,新屋賈等19個村莊組成19個互助組,上屋朱等10個村莊組成7個互助組(其中楊家與上屋朱為1個互助組,王興壟與陸家張為1個互助組,周家與夏家為1個互助組),花墩劉等12個村莊組成9個互助組(其中花墩劉、方家、老屋劉為1個互助組,任家未加入互助組)。
1953年,二區(駐汀泗橋東街)長安鄉(小鄉)與長壽鄉(小鄉)合并為長壽鄉(小鄉,駐大屋董)。
不久,長壽鄉改稱長豐鄉(小鄉,駐大屋董)。
1954年1月,花墩劉等12個村莊組成火原一初級社(駐七房陳),從二區(駐汀泗橋西街)長嶺鄉劃入一區周嚴鄉(小鄉,駐下屋黃)。
鳳凰山等13個村莊組成火原二初級社(駐陳賢玉),隸屬一區周嚴鄉(小鄉,駐下屋黃)。
上屋朱等10個村莊組成火原三初級社(駐北洪橋余家)。
涂家、余家、劉光3個村莊組成火原四初級社(駐洞口涂家)。
火原三、火原四2個初級社從二區(駐汀泗橋西街)長豐鄉劃入一區周嚴鄉。
新屋賈、王開泰、楊家張、楊家嶰、陳普、朱沈、甘家、長壽廟、裴家井、下屋鄒、上屋鄒、劉皮黃、老屋賈、劉家、湖南棚、洞口庵等16個村莊,組成長安初級社(駐洞口新屋賈),隸屬二區長豐鄉。
同年底,火原四初級社與長安初級社合并為洞口初級社(駐洞口新屋賈)。
1955年初,長嶺鄉(小鄉,駐盧萬)一部分與唐中鄉(小鄉,駐唐家鋪)、周嚴鄉(小鄉,駐下屋黃)、長豐鄉(小鄉,駐洞口涂家)合并為四聯鄉(小鄉,駐下屋黃)。
洞口初級社改稱西河二初級社,從二區長豐鄉劃入一區(駐城關西街)十好鄉(駐大畈陳乾園)。
1956年1月,西河二初級社與西河一初級社(駐盛家垴李春陽家)合并為西河高級社(駐盛家垴李春陽家),火原一、火原二、火原三3個初級社分別升格為高級社。
火原一、火原二、火原三、西河4個高級社隸屬城關鄉(大鄉,駐城關西街口東50米處南側)。
同年6月,火原一、火原二、火原三、西河4個高級社隸屬汀泗農村生產指導組(區級,駐汀泗橋西街)城關鄉改稱的城關管理區。
1957年9月,火原一、火原二、火原三、西河4個高級社隸屬一區(駐汀泗橋西街)城關鄉(駐城關西街)。
1958年9月,火原一高級社改稱火原一大隊。
火原二高級社改稱火原二大隊。
火原三高級社改稱火原三大隊。
西河高級社的原西河一初級社改稱西河大隊(駐盛家垴李春陽),原西河二高級社改稱長安大隊(駐新屋賈)。
火原一(駐七房陳)、火原二(駐陳賢玉)、火原三(駐北洪橋余家)、長安(駐洞口新屋賈)4個大隊隸屬衛星公社(駐城關西街)火炬管理區(駐鳳凰山閔家祠堂)。
同年10月,火原一、火原二、火原三、長安4個大隊隸屬衛星公社改稱的咸寧公社下轄的火炬管理區。
1959年2月,火原一、火原二2個大隊合并為紅旗大隊(駐陳賢玉),火原三大隊改稱北洪大隊(駐北洪橋)。
紅旗、北洪、長安3個大隊隸屬咸寧公社改稱的城關公社下轄的火炬管理區。
1961年4月,紅旗大隊改稱港東畈大隊,長安大隊改稱洞口大隊。
港東畈、洞口、北洪3個大隊隸屬城關區(駐城關西街口東50米處南側)火炬公社(駐鳳凰山閔家祠堂)。
1962年6月,港東畈、北洪2個大隊合并為港東畈大隊(駐商劉堰加工廠)。
1963年10月,港東畈大隊分為港東畈(駐黃家灣)、北洪(駐北洪橋)2個大隊。
1965年1月,港東畈、洞口、北洪3個大隊隸屬城關區(先駐中城電影院北側街面,后駐南門大金山東坡山下公路邊,今咸安區廣電分局機關)火炬公社改稱的西河公社(駐鳳凰山閔家祠堂)。
1966年底,港東畈大隊改稱廣東畈大隊。
1970年11月,廣東畈、洞口、北洪3個大隊隸屬向陽湖公社(區級)西河黨總支(駐鐵鋪垴,俗稱“總支”既是黨組織機構,又是行政機構)。
1974年1月,廣東畈、洞口、北洪3個大隊隸屬城關區西河公社(駐鐵鋪垴)。
1975年3月,廣東畈、洞口,北洪3個大隊隸屬撤銷區建制的西河公社。
1984年1月,廣東畈(駐箭樓下陳背后花果山知青點)、洞口、北洪3個大隊隸屬向陽湖區(駐鐵鋪垴)朱家灣鄉(駐下屋朱后嶺山)。
1985年9月,洞口大隊改稱洞口村,北洪大隊改稱北洪村,廣東畈大隊改稱廣東畈村。
村下轄村民小組。
1987年9月,廣東畈、洞口、北洪3個村撤銷區建制的寶塔鎮(駐鐵鋪垴)。
2001年3月,廣東畈(駐巨寧集團南對面紅株嶺)、洞口(駐洞口新屋賈)、北洪(駐北洪橋)3個村隸屬寶塔鎮與向陽湖鎮合并的向陽湖鎮(駐甘棠閣)。
2005年3月,廣東畈、洞口、北洪3個村合并為廣東畈村(駐巨寧森工集團南對面紅株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