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隸屬咸寧縣金城鄉十二都。
民國時期先后隸屬咸寧縣第一區(駐馬橋)柏墩,第二區(駐柏墩)柏墩聯保、柏墩鄉、和順鄉、和樂鄉。
1949年5月,王家、彭家、金家、瓦窯畈4個村莊,毛田(又名茅田)、馮家(又名苦竹嶺馮家)、成家堤(又名大屋成)、新屋李、楊巒余(又名楊浪余)、黃榨坪(又名余拓坪)、張家墩、鍋鋪、渡仙洪9個村莊,柏山鄧、柏山郭、下晏、桑園郭、塘下、大屋郭、畈上郭、和司洞、程家山(又名晏家山)9個村莊,隸屬咸寧縣和樂鄉(駐柏墩老街)金城保(駐下晏鋪崽)。
同年6月,王家等4個村莊,毛田等9個村莊,柏山鄧等9個村莊所在的金城保,隸屬咸寧縣馬橋區(駐馬橋老街中段福壽圖)。
1950年,改保、甲制為村、閭制。
王家等4個村莊,毛田等9個村莊,柏山鄧等9個村莊,隸屬郭晏村(駐畈上郭)。
1951年1月,改村為鄉(小鄉)。
王家等4個村莊,毛田等9個村莊,柏山鄧等9個村莊,隸屬馬橋區改稱的五區(駐馬橋老街中段福壽圖)下轄的金城鄉(小鄉,駐下晏附近鋪崽)。
同年5月,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
同年11月,王家等4個村莊,毛田等9個村莊,柏山鄧等9個村莊,隸屬新設的六區(駐柏墩老街與山下顧之間畈上)金城鄉(小鄉)。
1954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王家灣等4個村莊組成九龍初級社,毛田等9個村莊組成紅星初級社,柏山鄧9個村莊組成郭晏初級社。
3個初級社隸屬六區與五區合并的五區(駐馬橋老街中段福壽圖)。
1956年1月,小鄉合大鄉。
九龍初級社升格為九龍高級社,紅星初級社升格為紅星高級社,郭晏初級社升格為聯興高級社,均隸屬雙城鄉(大鄉,駐蘇家坊)。
同年6月,九龍、紅星、聯興3個高級社隸屬柏墩農村生產指導組雙城鄉改稱的雙城管理區(駐蘇家坊)。
1957年2月,九龍、紅星、聯興3個高級社隸屬雙城、柏墩2個管理區合并的馬橋區柏墩管理區。
同年9月,農村生產指導組改稱區,管理區改鄉。
九龍、紅星、聯興3個高級社隸屬二區(駐馬橋老街中段福壽圖)柏墩管理區改稱的柏墩鄉。
1958年9月,高級社改稱大隊,大隊下轄生產隊。
九龍高級社改稱九龍大隊,紅星高級社改稱紅星大隊,聯興高級社改稱聯興大隊,3個大隊隸屬柏墩公社(區級)柏墩管理區。
同年10月,九龍、紅星、聯興3個大隊隸屬柏墩公社與五星公社合并的馬橋公社(區級)下轄的柏墩管理區。
1961年4月,九龍、紅星、聯興3個大隊隸屬馬橋區柏墩公社。
1963年3月,九龍、紅星、聯興3個大隊隸屬馬橋區增設的雙城公社。
同年11月,馬橋區雙城公社與柏墩公社合并為柏墩公社。
九龍、紅星、聯興3個大隊隸屬馬橋區柏墩公社。
1966年3月,九龍、紅星2個大隊合并為紅星大隊(駐毛田)。
1975年3月,撤區并社。
紅星、聯興2個大隊隸屬桂花公社。
1981年5月,紅星大隊改稱九龍大隊,聯興大隊改稱郭晏大隊,2個大隊隸屬桂花公社。
1984年1月,撤銷公社,成立區、鄉。
九龍、郭晏2個大隊隸屬馬橋區桂花鄉(駐睏龍山北坡山腳)。
同年7月,九龍、郭晏2個大隊隸屬桂花鄉與柏墩鎮合并為桂花鎮(駐睏龍山北坡山腳)。
1985年9月,生產大隊、生產隊分別改稱村、組。
九龍大隊改稱九垅村,郭晏大隊改稱郭晏村。
1987年9月,九垅、郭晏2個村隸屬撤銷區建制的桂花鎮。
2001年3月,九垅、郭晏2個村隸屬桂花鎮與南川鄉合并的桂花鎮(駐睏龍山北坡山腳)。
2005年3月,九垅、郭晏2個村合并為九垅村,駐咸(寧)崇(陽)公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