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隸屬咸寧縣宣化鄉下七都。
民國時期,夏清、唐鐵、新屋李、老屋孫家畈、畔門李、新屋孫家畈6個村莊,李密、曹余、后邊莊、榔樹壟、夏司官、楊茂興、陰陽官、冷家、饒家、陳吳10個村莊,楊安、鄒莊、汪七3個村莊,白竹山1個村莊,龍坑、前邊聶、聶樊袁3個村莊,鄭家、方家、李家、沈莊、王伯爵、竹林冷6個村莊,均隸屬于咸寧縣平治鄉(駐河背街)張公廟保(駐張公廟)。
同年6月,夏清等6個村莊、李密等10個村莊、楊安等3個村莊、白竹山1個村莊、龍坑等3個村莊、鄭家等6個村莊,均隸屬咸寧縣橫溝區(駐橫溝高中附近,抗戰時期,日本人建的洋屋崽)張公廟保。
1950年,改保、甲制為村、閭制。
夏清等6個村莊、李密等10個村莊、楊安等3個村莊、白竹山1個村莊、龍坑等3個村莊、鄭家等6個村莊,均隸屬張公廟保改稱的張公廟村。
1951年1月,橫溝區改稱三區。
同年4月,改村為鄉(小鄉)。
夏清等6個村莊、李密等10個村莊、楊安等3個村莊、白竹山1個村莊、龍坑等3個村莊、鄭家等6個村莊隸屬張公廟鄉(小鄉)。
同年5月,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
1954年初,夏清等6個村莊組成工農一初級社,駐夏清。
李密等10個村莊組成工農二初級社,駐楊茂興。
楊安等3個村莊組成幸福一初級社,駐鄒莊。
白竹山1個村莊為幸福二初級社,駐白竹山。
龍坑等3個村莊組成聯盟一初級社,駐聶樊袁。
鄭家等6個村組成聯盟二初級社,駐沈莊。
1956年1月,幸福一、幸福二、聯盟一、聯盟二4個初級社合并升格為聯盟高級社,駐沈莊門口山。
工農一、工農二2個初級社合并為工農高級社,駐楊茂興垴。
同年6月,聯盟、工農2個高級社隸屬孫田農村生產指導組(區級,駐橫溝橋鄭家)張公管理區(駐張公廟)。
1957年9月,聯盟、工農2個高級社隸屬三區(駐橫溝橋鄭家)張公鄉。
1958年9月,聯盟高級社改稱聯盟大隊,工農高級社改稱工農大隊。
大隊下轄生產隊。
2個大隊隸屬東風公社(區級,駐橫溝橋鄭家)張公管理區。
同年10月,聯盟、工農2個大隊隸屬東風公社改稱的橫溝公社(區級)下轄的張公管理區。
1961年4月,聯盟、工農2個大隊隸屬橫溝區張公公社。
1975年3月,聯盟、工農2個大隊隸屬撤銷區建制的張公公社(駐張公廟)。
1981年5月,聯盟大隊改稱泉湖大隊,工農大隊改稱梓山大隊。
1984年1月,泉湖、梓山2個大隊隸屬橫溝區張公鄉。
1985年9月,泉湖大隊改稱泉湖村,梓山大隊改為梓山村。
2個村隸屬橫溝區改稱的橫溝橋鎮(區級,駐橫溝橋鄭家)下轄的張公鄉。
2001年3月,泉湖村、梓山村隸屬于張公鄉與官埠橋鎮合并的官埠橋鎮(駐張公廟)。
2005年3月,泉湖村、梓山村合并稱泉湖村(駐鐵塔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