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隸屬咸寧縣金城鄉一都。
民國時期,大塘王、大屋張、細屋張、渡船屋胡家、八角方、老屋毛、新屋毛7個村莊,熊礱、徐胡、胡耀、鄒家、陳家墩、雙塘方、熊家嶺徐家7個村莊,均隸屬咸寧縣孝友鄉(駐官埠橋何街口)蒿塘保(駐蒿林鋪)。
1949年6月,大塘王等7個村莊、熊礱等7個村莊所在的蒿塘保,隸屬咸寧縣城關區(駐北門口棟100米處今咸安區人武部南對面)。
1950年,改保、甲制為村、閭制。
大塘王等7個村莊、熊礱等7個村莊,均隸屬蒿塘保改稱的蒿塘村。
1951年1月,大塘王等7個村莊、熊礱等7個村莊所在的蒿塘村,隸屬城關區改稱的一區。
同年4月,大塘王等7個村莊,熊礱等7個村莊,均隸屬一區蒿塘村改稱的蒿湖鄉(小鄉)。
同年5月,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
1954年初,大塘王等7個村莊組成星火五初級社(駐大塘王),熊礱等7個村莊隸屬星火三初級社(駐熊礱)。
2個初級社隸屬一區。
1955年,雙泉初級社14互助組胡余灣(胡屋崽、金塘橋余家)劃入星火三初級社。
1956年1月,小鄉合大鄉,初級社合并升格為高級社,星火五初級社升格為星火五高級社,星火三初級社升格為星火三高級社。
2個高級社隸屬官埠鄉(大鄉),駐官埠橋街。
同年6月,星火三、星火五2個高級社隸屬孫田農村生產指導(區級,駐橫溝橋鄭家)官埠鄉改稱官埠管理區。
1958年9月,高級社改稱大隊,大隊下轄生產隊。
星火五高級社改稱星火五大隊(駐大塘王),星火三高級社改稱星火三大隊(駐熊礱)。
2個大隊隸屬衛星公社(駐西街口50米處南側)群耀管理區(駐胡耀)。
同年10月,星火五、星火三2個大隊隸屬衛星公社改稱的咸寧公社下轄的群耀管理區。
1959年2月,星火五大隊改稱渡船大隊,星火三大隊改稱蒿林大隊。
2個大隊隸屬咸寧公社改稱的城關公社下轄的群耀管理區。
1961年1月,渡船、蒿林2個大隊隸屬城關公社群耀管理區改稱的濱湖管理區(駐老鐵路湖場1隊葛家坪旁邊)。
同年4月,渡船、蒿林2個大隊隸屬城關區濱湖公社。
1966年,渡船大隊1大隊大屋張和細屋張分隊,細屋張劃入蒿林大隊3隊,徐胡改稱徐胡張。
1968年,蒿林大隊6隊熊家嶺徐家劃入東門大隊。
1972年,蒿林大隊在各小隊抽調勞力,成立農科所(駐蛇頭墩),隨后有外來戶遷入。
1975年3月,渡船、蒿林2個大隊隸屬官埠撤區并社的官埠公社。
1980年,撤銷大隊農科所,改為6生產隊。
蒿林大隊3隊徐、胡、張分隊,胡家為3隊,徐家為7隊,細屋張為8隊。
渡船大隊4隊方、毛分隊,八角方為4隊,老屋毛、新屋毛為5隊。
1984年1月,渡船、蒿林2個大隊隸屬向陽湖區濱湖鄉(駐龜山)。
1985年9月,生產大隊、生產隊分別改為村、組。
渡船大隊改稱渡船村,蒿林大隊改稱蒿林村,隸屬向陽湖區濱湖鄉。
1987年9月,渡船、蒿林2個村隸屬撤銷區建制的官埠橋鎮(駐官埠橋街)。
2001年,渡船、蒿林2個村隸屬張公鄉合并到的官埠橋鎮(駐張公廟)。
2005年3月,渡船、蒿林2個村合并為渡船村(駐熊礱原蒿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