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江西毛姓老翁攜妻室兒女逃荒至此,定居開店,俗稱“毛老店”。
后因一魯姓財主也來此經商而改稱“毛魯店”或“魯店”。
集鎮擴大后,又取毛老店及附近李家場2處地名的首字合成毛李,沿用至今。
民國時期,毛李屬荊門縣第五區。
1949年8月,屬長湖區人民政府管轄。
1951年5月,后港區下轄的積樊鄉、魯店鄉、毛老鄉、和付鄉合并成立荊門縣第十一區,區政府駐毛李,轄八里、古城、鳳姣、積玉、新場、荊河、許場、玉皇、魯店、窯場、毛老、李場、南岳、鐘橋、付黃、趙洪(現官垱鎮賈店、趙家山、文家嘴一帶)16個鄉。
1955年12月,撤銷第十一區,毛老、李場、南岳、付黃、鐘橋劃給后港(第六區),八里、古城、鳳姣、積玉、新場、荊河、魯店、許場、玉皇、窯場、趙洪劃給李市(第七區)。
1956年6月,撤區并鄉,許場、玉皇、魯店、窯場合并為魯店鄉人民委員會,毛老、李場、南岳、付黃、鐘橋合并為毛李鄉人民委員會。
由荊門縣委派出農村工作指導組,實行黨政統一指導。
李市的八里、古城、鳳姣、積玉、新場、荊河6個鄉,2636戶11833人,劃給潛江管轄。
1957年10月,指導組改稱區公所,為縣人民委員會派出機構。
1958年,設長湖管理處,沿長湖、借糧湖岸邊的長湖、南嘴、英雄、衛星、窯場、劉嶺、蝴蝶、宋嘴、徐灣等村劃給長湖管理處。
同年9月,人民公社化,毛李鄉人民委員會改為毛李管理區區公所,屬東風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后港)管轄,魯店鄉人民委員會改為魯店管理區區公所,屬衛星人民公社(李市)管轄。
1960年5月,撤銷長湖管理處,蝴蝶、窯場、劉嶺、英雄、衛星、南嘴合并成立蝴蝶人民公社。
1961年5月,公社管理體制下放,恢復區公所,管理區改為公社,魯店管理區改為魯店人民公社,蝴蝶管理區改為蝴蝶人民公社,毛李管理區改為毛李人民公社,原新橋、瞄集、三坪、易橋、鐘橋、和議成立傅場人民公社。
1968年2月,各公社先后建立革命委員會。
1975年12月底,撤區并社,原后港區轄毛李公社、傅場公社和李市區轄蝴蝶公社、魯店公社4個小公社合并為毛李人民公社,成立革命委員會,4個小公社改稱管理區,轄26個大隊,178個生產隊。
1981年1月,改為毛李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2月,設區建鄉,改為毛李區公所,下轄3個鄉(蝴蝶、魯店、傅場),1個鎮人民政府(毛李),27個村民委員會,187個村民小組。
1985年12月,區公所改為鎮人民政府。
2005年10月,合村并組,衛星村、英雄村并為英雄村;徐灣村、許場村并為借糧湖村。
2006年,毛李鎮轄三坪、和議、瞄集、付黃、橋院、鐘橋、長湖、李場、葉灣、毛李、黃灣、高興、江新、南岳、殷河、魯店、洪山、借糧湖、雙店、蝴蝶、窯場、英雄、高堰23個村和鳳靈1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