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屬楚,秦屬南郡,漢屬沙羨縣,三國屬吳之江夏郡,晉屬沙陽縣豐義鄉的受澥里、邵陵里、太平里、豐義里,唐相沿。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嘉魚縣,屬之,鄉里仍舊。
元罷鄉,里仍舊。
明洪武元年(1368年)恢復鄉里制。
洪武十四年(1381年)罷鄉置都,分都管里,受澥里屬五都,豐義里、太平里屬六都,邵陵里屬七都。
明正統七年(1442年),太平里并入豐義里。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實行地方自治,屬第二(港口)自治區之官橋鄉、朱砂鄉、舒橋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為官堡鄉和大巖鄉。
1949年5月解放后,設區,官堡鄉屬魚岳區,大巖鄉屬陸溪區。
1951年6月,調整政區,官橋所轄地分為17鄉,其中勝利、團結、生產、建設、鞏固5鄉屬一區,三團、山湖、三橋、兩湖、朱砂5鄉屬二區,石塘、新塘、南塘、米埠、梅山、馬頸、新樂七鄉屬五區。
1956年元月,并鄉,轄區并為四鄉,其中魚岳區轄綠化、新生鄉,陸溪區轄聯盟、新民鄉。
1958年9月,撤區鄉,區改為人民公社,鄉改為管理區。
1961年5月,恢復區,管理區改為人民公社。
1971年3月,撤區并社,新生公社并入綠化公社,新民公社并入聯盟公社。
1975年2月,綠化公社分為綠嶺、朱砂兩個公社,聯盟公社改名為舒橋公社。
1984年2月,設區建鄉,轄區設為官橋區,下轄官橋、舒橋、綠嶺、朱砂4鄉。
1987年9月,撤區并鄉,轄區設為官橋鎮、舒橋鎮、朱砂鄉。
2001年鄉鎮合并,官橋鎮、舒橋鎮、朱砂鄉并為官橋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