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此地隸屬漢陽中心區福城區堤垸鄉、沿城鄉。
1954年改屬墨水鄉。
1954年萬家巷、納稅堤一帶成立勇進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姚灣、蔡家灣、中灣、下馬湖一帶村民先后組成互助組或合作社。
1956年,全國農業合作化高潮中,江堤村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同年,非農業人口組成漁業生產合作社,漁汛過后該漁業生產合作社部分轉入漢陽墨水湖漁場,剩余部分成立東方漁業生產合作社和江橋漁業生產合作社。
1957年合作社合并為曙光大社,江堤村為當時的曙光一隊,后又稱曙光一社。
1958年8月“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曙光一社及其江橋、東方兩個漁業社合并劃歸“政社合一”的先鋒人民公社管轄,更名為第九大隊第一小隊。
1959年3月,先鋒人民公社第九大隊第一小隊正式更名為江橋漁業生產大隊,隸屬漢橋公社江堤管理區。
1961年1月江堤管理區改名為江堤人民公社,江橋漁業大隊隸屬該公社;同年8月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將江橋漁業大隊分解成3個漁業生產大隊,即江橋一大隊、江橋二大隊、江橋三大隊,同屬江堤人民公社管轄。
1964年“四清”運動后,上述三個漁業大隊重新合并在一起,名為江橋漁業生產大隊,下轄7個生產隊。
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初,漁業大隊再度解體:恢復原江橋一、江橋二、江橋三3個漁業大隊。
當時由于“文化大革命”沖擊,源江橋一大隊基層組織癱瘓,故進行再次重新組合。
1967年江橋漁業大隊改名為江堤漁業大隊,由原江橋二大隊下屬的4個生產隊組成。
同年,江橋一大隊一小隊編入江堤漁業大隊管轄,成為第五生產隊。
1968年原江橋一大隊二小隊的部分社員由于家居在江堤村不愿劃入到四新農場漁業隊管轄,自愿獨立成為一個生產隊,經公社黨委同意,劃歸江堤大隊管理。
自此,江堤漁業大隊下屬有6個生產隊和1個篾器廠,共7個獨立核算單位,隸屬漢橋區江堤人民公社,1975年2月,江堤漁業大隊隨江堤公社劃歸洪山區管轄。
1984年1月取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分開,江堤漁業大隊更名江堤村村民委員會。
次年,隨江堤鄉劃歸漢陽區管轄。
2006年,江堤村撤村建居,江堤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屬江堤街道管轄。
根據武民政〔2006〕69號文,五里墩街道與江堤街道以馬鸚路為界、翠微街道與五里墩街道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鐵路專線為界,江堤社區的部分地界劃分至翠微街道和五里墩街道。
社區隨村灣拆遷在外過渡。
還建房江騰苑B區建成后,社區搬至江騰苑B區。
2012年,江騰苑C區建成后,并在C區內修建社區服務用房,社區搬遷至現址。
因江堤街道江堤社區名稱和江堤街道名稱均為“江堤”易造成混淆。
轄區內有江騰苑路和江騰苑小區,且“騰”寓意當地居民財運飛黃騰達、事業蒸蒸日上,故將“江堤社區”更名為“江騰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