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庵村位于縣城南邊,距城區3公里,東臨漢江,南與格壘嘴接壤,西于洪勝村相鄰,北至南河,是漢江與南河交匯之處,交通十分便利,襄渝鐵路、武康鐵路、303省道穿村而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全村共9個村民小組,518戶,2128人,村干部6人,黨員43人。耕地面積1680畝,山林面積3400畝,灘涂面積3200畝。2013年集體經濟純收入65萬元,人均純收入9200元。99%的農戶住上了樓房,100%的組98%的戶通了水泥路,100%的路邊栽種了綠化樹木,100%的組70%的戶用上了清潔自來水,100%的農戶看上了數字電視,移動、電信、聯通網絡已在全村覆蓋,70%的用戶都安裝了網絡,100%的農戶享受農村新型合作醫療,70%的農戶享受了社會養老保險,95%的農戶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或電熱器。茶庵村緊緊圍繞建設“宜居村莊”的目標,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堅持以“產業建設、以建設促發展”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堅持“資源持續利用”的原則;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村莊“漢水之家”進行了科學規劃建設,營造了美麗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形成了經濟、社會、環境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先后被授予“《城關鎮經濟環境建設先進單位》、《谷城縣城關鎮“平安村”》等榮譽稱號。
一、茶庵村規劃與科學管理
近年來,村支兩委一班人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習主席提出復興中華的中國夢為藍圖,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鎮委、鎮政府對茶庵村的發展目標和工作要求,并結合茶庵村實際,力爭把茶庵村打造成為集種植、養殖、觀光產業為一體的,具有鄂西北風情的田園風光式新型農村“漢水之家”小區。
為了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改善農民居住生活條件,不斷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經縣、鎮兩級政府提出的農村新區建設要求采取村民中心居住、遷村騰地的方式,邀請了省設計院對茶庵村規劃建設用地區域內進行了科學調研并大手筆的規劃。本著“結合實際、突出特色、實事求是、精心布局“的思路,采取”政府主導,村為主體、市場運作,循序漸進的原則,依托種植、養殖、觀光產業,定位于田園風光模式,將種植產業、養殖產業、觀光產業有機融為一體,總規劃居住面積150畝(含原住房面積),總投資1500萬,可容納100戶,500人。整個工程分三期進行,其中一其工程(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主要完成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廣場建設、道路建設、體育設施建設等服務設施,規模達到110畝(含原住戶面積),總投資800萬元,完成舊房改造25戶,新建40戶,容納150人;二期工程(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主要建設老年人居家養老活動中心,將七、八、九組集中居住,規模達到40畝,總投資500萬,容納60戶350人,初步形成具有新型農村社區格局;三期工程(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主要是建設供、排水工程和生活垃圾處理、清運工程,總投資200萬,打造新型農村社區高品質的人居環境與產業環境。
在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村支兩委、全體村民共同努力,茶庵村新型農村社區一二期工程共投入1300萬元,目前已基本建設完成,投入使用,村風村貌煥然一新。
茶庵村村支兩委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工作統領,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針對茶庵村實際情況,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民主選舉村民理財小組,搞好村務公開基礎,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作用,擬制《村規民約》,提升規約執行力,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增強村務公開效果;并且明確村級組織責任人的職責,精心組織安排、提高思想認識,依法建章立制,提高創建水平,及時到位進行村務公開群眾放心,從建立健全各項村務管理制度入手,規范村務運行,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二、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擁有好的生活環境
(一)全村以發展養殖為主導產業,目前,茶庵村養殖已經達到了100多戶,形成了40%的土地種植,20%的土地養殖,截止2013年底全村實現工農業產值3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接近1萬元。
(二)村莊的生態文明
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茶庵村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型村莊建設標準,提出了“村在林中建,路在林中通,人在林中行、村容整潔、鄉風文明、村民安居樂業“的花園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并以創建生態文明新村為載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狠抓了村莊綠化、凈化、亮化工程。目前,全村綠化覆蓋率已達35%,村內山林、河灘、農田、道路兩旁等地段已經實現了綠化。
在綠化環境的同時,我們以“講文明、除陋習,從我家做起”為主題,以“治五亂、殺三風、反家暴”為主要內容,積極團結和動員全村婦女和家庭成員冶理“柴草亂放、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等陋習;抵制“大操大辦、抹牌-、封建迷信”等歪風,反對家庭暴力等違法行為,進一步增強廣大村民的衛生意識、環保意識、法律意識和文明意識。
(三)村莊的“一站式”服務
村委會堅持把“以人為本、服務群眾”作為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級政府的重視和關心下,我們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來開展辦公、服務、娛樂、培訓為一體來服務群眾,建立了以社區保障、民政事務、就業服務、計劃生育、老年服務、殘疾救助等主要內容的“一站式”服務平臺,使居民享受文化、娛樂、健身、衛生、培訓等各項服務。
(四)村莊醫療
現在我們村已經100%的村民享受了農村全村醫療,解決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村衛生室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條件,開展衛生健康知識講座活動,為村組居民提供免費咨詢、檢查等形式,為殘疾人及老年人建立檔案,定期開展服務,定期體檢,利用衛生室的康復器材,耐心地幫助他們來康復,突出做好康復治療工作。其次,村委會通過上門為育齡婦女提供優質的計生服務,每季度將婦檢查環通知送上門,向婦女宣傳計生政策、講解節育、避孕措施,免費發放計生藥具,凡是轄區育齡婦女做結扎手術的,村委會干部親自到計生中心陪護,使已婚育婦女的查環查孕和流動人口查驗工作達到98%;并對外來戶分離人員采取了與居住地建立聯系委托代管的方式進行管理。
(五)村莊衛生
1、飲用水衛生
茶庵村大力推進改水工程,結束了村民直接飲用河水、池塘水的歷史,村民普遍用上了自來水,多年來經衛生防疫、環境監測部門多次監測,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了100%。
2、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100%
近年來,茶庵村大力實施“四改”(改水、改廁、改灶、改圈)工程,目前,全村村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
3、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無害化處理
為創造一個凈化、美化、亮麗的環境,村里出錢固定4名常年清潔工,1臺垃圾轉運車,50個垃圾池,對沿途的生活垃圾進行統一收集處理,統一銷毀和填埋,做到了垃圾不見面,污水不入河。農村環境大為改觀,路邊、田頭再也看不到垃圾,水泥道路上幾乎一塵不染,到處清清爽爽,就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4、生活污水處理
茶庵村人、畜禽糞便以單家形式得到了集中收集,主要用于對農田菜園施肥以及沼氣,雖然做到了污水不上路、不入河,但全村還沒有完整處理系統,為此正計劃新建一處生物處理系統,此項目正在申報。
(六)村莊安全
1、落實責任制,強化管理。積極開展綜治各項工作,強化工作目標責任制,加強治安管理責任制、巡邏制度,落實防火安全檢查制度。落實各項防范措施,發展隱患及時整改,跟蹤落實。
2、加強茶庵村的人口管理,健全相應的工作信息臺賬。進一步健全流動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機制,對出租戶、外來人員管理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管理有序。做好外來流動人口的登記工作,以加強出租房管理為重點,與茶庵村民警定期清查茶庵村外來人員,加強對混雜在外來人員中的高危人群的監管,努力減少外來流動人員違法犯罪,減少發案率。
3、做好民調、幫教、幫扶、信訪等工作。做好信訪工作:對重點上訴人員實行監控,發現苗頭及時耐心勸訪并盡己所能幫其解決問題;廣辟信息渠道及時發現和掌握各類不安定因素,充分發揮維穩信息員網絡作用,及時保持上下信息暢通。
4、加強茶庵村群防群治隊伍建設,保證群防群治經費專款專用。
5、經常性開展安全檢查工作,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及時發現和整改安全隱患,特別注意火災隱患的排查。
近年來,由于茶庵村至力于省級宜居村莊建設,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借助區域優勢,堅持引資與自我建設,注重四化同步,村民居住環境煥然一新,農民參與村級公共事務管理的熱情高漲,村民素質不斷提高,村里搞公益事業一呼百應,今天的茶庵村正走在建設美麗鄉村,良性發展的康莊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