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十年(1377年),房縣城池建起后,此地稱為從西方進入房縣城的必經之道,因多種原因,進不了城門關卡入城的商賈游客、紳士、流民滯留于此,就地搭棚貿易往來。
逐成集市,后城內人口飽和,紛紛至此建房置地,外地客商也來此投資經商辦手工作坊,形成不斷向西延伸的街道,俗稱西關,成為房縣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成化元年(1465年)設保甲管理。
清乾隆年間西關街分段管理,俗稱小西關;清同治年間,小西關成為房縣最繁華的鬧市區,江西、河南等外省客商至此地設商務會館;1952年8月設立小西關街,歸西大街所轄;1958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建立農村人民公社化的決定,將其轄區內的農業人口編成民主街、民主大隊,實行街道和生產大隊合一的體制;1966年更名為向陽街,向陽大隊;1981年將向陽街更名為小西關街;1984年6月將全縣農村744個生產大隊,依法調整農村、居,撤銷向陽大隊改稱二居,小西關稱一居;1999年11月二居并入一居合成小西關居民委員會;2004年10月成立小西關社區居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