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河嶺村位于太陽河鄉西面,東與太陽河社區、青樹子村接壤,西與百戶灣林場相連,南與寶塔巖村相鄰,北與白果樹村連界。全村村民分布于低山,二高山之中,最低海拔750米,最高海拔1680米。村委會駐地蛇頭嘴,轄官壩、斑竹園、雙河嶺、諶家嶺、蛇頭嘴、曾家灣、燕兒坡7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24.5平方公里,2013年全村656戶,2249人,勞動力1748人。有耕地面積4074畝,其中水田面積570畝,人均耕地1.8畝,有林地24475畝。境內村民大多由“湖廣填四川“之時遷徙而來,土家族是境內主要少數民族。
清朝和民國時期,雙河嶺、曾家灣、安營統稱土洞子灣,1918年—1930年屬太陽團防管轄地;1931年屬恩施縣第四區68保管轄;1941年—1949年10月屬太陽鄉第11保(官壩為第1保);1950年將11保改稱11村,成立村農協會,行使行政管轄權;1952年7月土地改革結束后,改為復勝鄉;1956年復勝鄉合并到太陽鄉,下轄五星、勝利、安綠高級社;1959年恢復管理區,轄五星、勝利、安綠大隊;1961年8月改復勝公社轄五星、勝利、綠化、和平、合心、永豐6個大隊;1978年8月茶山公社的和平、合心、永豐合并到復勝管理區,轄五星、勝利、綠化、合心、和平、永豐6個大隊;1984年撤復勝管理區,改名雙河嶺鄉,下轄雙河嶺、曾家灣、安營3個村(官壩、斑竹園為官壩村);2002年10月村組合并,雙河嶺鄉3個村與官壩村合并為雙河嶺村。
雙河嶺村有林地22475畝,人平林地11畝,用材林以刺杉、柳杉、馬尾松、錐栗、泡桐、花楸、椿樹為主。薪炭林以青岡、巖楂、花礫等為主,是太陽河“白炭“的主產地之一。經濟林村有銀杏、杜仲、厚樸、黃柏、核桃、板栗、桃、李、柑、桔等。生物資源有野豬、獐、麂、野羊、錦雞、果子貍等。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硫、鐵等礦藏。境內復勝河是太陽河流域的主要發源地,在蛇頭嘴以上河段縱坡為萬分之一千四百二十,蛇頭嘴以下河段為萬分之六十七至一百八十二的落差,流量較穩定。2013年爭取發改局和水利局項目資金對復勝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河道兩岸建護堤,農戶集中區域建公路橋和人行橋,農戶居住處設梯步下河,使復勝河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提高,還能抵御百年一遇洪水侵襲。
境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居民居住地和農田多集中于河道兩岸,是太陽河鄉茶葉產業大村,生態旅游村、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村適宜水稻、玉米、馬鈴薯、紅薯、小麥等農作物生長,適宜茶葉、魔芋、杜仲、厚樸、黃柏、油茶、柑桔等生長,茶葉生產加工,家庭養殖和外出務工是村民經濟來源。2013年全村糧食作物復種面積6794畝,糧食總產量1604.58噸,人平糧食714公斤,經濟作物復種面積3835畝,生豬出欄4875頭,牛出欄4875頭,牛出欄358頭,羊出欄1619只,活雞出籠18843羽,農村經濟總收入196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344元。
境內有一條水泥路從集鎮大拐到曾家灣組,途徑村委會,一條水泥路從鄉政府通往火燒橋形成集鎮環形公路,自然村通公路達100%,農戶用電率100%,管道引水入戶達90%,90%的村民住進新房,雙河嶺村自2009年起被州委、州政府授予文明單位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