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湖淌村位于太陽河中南部,東與金峰山村連界,西與寶塔巖村相連,南與柑樹埡村毗鄰,北與青樹子存接壤。國土面積42.3平方公里,轄秋谷坪、鐵廠壩、厚坪、七星坪、石鼻龍、歐家灣、貓兒洲八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地茅湖淌。2013年全村597戶,2214人,勞動力1550人,有耕地面積5129畝,其中水田155畝,人均耕地2.32畝,有林地30597畝,人均林地13.82畝,境內村民多由“湖廣填四川”時遷徙而來的漢族、土家族雜居地。
“湖”土家語意為山間小平地,茅湖淌村因而故名。
民國時期,1921年至1930年恩施縣在茅湖設團防管轄地為現茅湖淌村、匯水、龍潭灣至柑樹埡、干溪河、燈盞窩、下午園、茅湖淌、歐家灣、貓子槽、龍潭灣為第一保,干溪河、燈盞窩為第二保,厚坪為第三保,秋谷坪為第四保,杉木村、下午園為五保;1931年至1940年設恩施縣第四區茅湖聯保辦公室,后改為恩施縣第四區第62保、63保、64保(1937年為干茅鄉);1941年至1949年10月并入太陽鄉,為太陽鄉第七保、八保、九保;1949年11月——12月沿習舊保甲制穩定社會;1950年成立茅湖淌農協會,后改茅湖村;1952年土地改革結束后成立茅湖、厚坪、匯水鄉;1953年匯水劃入杉木區;1956年在鄉下轄地建立成立高級社;1958年茅湖鄉改為茅湖大隊;1969年改為毛湖管理區;1961年改為茅湖公社,撤勇士大隊,一生產隊并入豐富大隊,二、三、四生產隊并入石龍大隊,苗州與中心合并為永紅大隊;1975年7月茅湖公社改為茅湖管理區,轄永紅、友誼、豐富、紅星四個大隊;1984年6月區鄉體制改革,成立茅湖淌鄉,轄茅湖淌、厚坪、秋谷坪、石鼻龍4個村;1997年1月太陽區改為太陽河鄉,鄉下設管理區,茅湖淌合并到干樹埡管理區;2002年10月合村并組,原茅湖淌管理區和匯水村的1.2.3.4組合并為茅湖淌村。
茅湖淌村境內為碳酸巖,高山丘地帶,最高點在南坡,海拔1450米,全境耕地以小平地、槽、洼地居多,土壤類型為黃壤,土層厚,適宜玉米、水稻、煙葉生長,是太陽河鄉煙葉產出大村。最低點位于吉家坡,海拔1100米,有鉛鋅礦,可供小型企業開發;境內森林資源以闊葉林為主,以針葉林為輔,用材林以刺杉、柳杉、馬尾松、錐栗、花楸等為主,其余為薪炭林;境內地處巖溶地帶,無河流,缺乏水源,2013年糧食作物復種面積6472畝,糧食總產1471.16噸,人平糧食665公斤,經濟作物復種面積5751畝,其中煙葉2700畝,產量249.48噸,1103萬元,人平煙葉收入4982元,生豬出欄5181頭,牛553頭,羊2908只,活雞17477羽,農村經濟總收入187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675元。
境內有一條通村水泥路,各組均通公路,農戶用電率100%,移動通訊覆蓋率95%,管道引水入戶率50%,80%農戶住進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