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期即有人在此活動,明屬湖廣都司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清康熙年間,湖南省常德縣周、李、龍三姓人家逃避洪災,遷居至此,繁衍生息。
清晚期屬恩施縣市郭里四甲。
民國初襲里甲制;民國十六年(1927)屬恩施縣第三區,為桅桿聯保第九、十保;民國二十五年(1936)屬恩施縣第三南鄉區(芭蕉),為見天壩鄉第九、十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裁區建鄉,屬見天鄉,為第九保、十保。
1950年屬恩施縣桅桿區見天鄉;1952年屬十三區(白果區),為大魚鄉、流橫鄉。
1958年屬紅星(白果)人民公社,為金龍管理區,下轄齊心、銀河、金龍壩、聯合4個大隊;1961年屬白果區,為金龍壩公社,下轄齊星、銀河、金龍壩、聯合4個大隊;1968年屬白果區革命委員會,為金龍公社革命委員會,下轄齊星、銀河、金龍壩、聯合4個大隊;1975年屬白果公社,為金龍管理區,下轄齊星、銀河、金龍壩、聯合4個大隊;1981年屬白果公社,為金龍管理區,下轄腰帶溪、流橫塘、金龍壩、麂子灣、螃蟹阡5個大隊。
1984年屬白果區,為金龍壩鄉,下轄腰帶溪、流橫塘、金龍壩、麂子灣、螃蟹阡5個村。
1997年撤區建鄉,屬白果鄉,為金龍壩管理區,下轄腰帶溪、流橫塘、金龍壩、麂子灣、螃蟹阡5個村;2001年屬白果鄉金龍壩辦事處,下轄腰帶溪、流橫塘、金龍壩、麂子灣、螃蟹阡5個村。
2002年撤辦事處設大村,將原腰帶溪、流橫塘、麂子灣、螃蟹阡4個村合并到金龍壩村,屬白果鄉,下轄金龍壩、溫家灣、螃蟹阡、高坎子、塘坎上、大巖洞、中寨、流橫塘、歐家界9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