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村位于歇馬鎮西南部,距集鎮23公里,版土面積12.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237戶,848人,現有支部成員3人,黨員28名。2014年,全村固定資產達到1億元,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30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到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300元。
近年來,白竹村始終遵循“緊抓黨建促發展,強化實力為民生”的原則,抓住九路寨景區旅游建設這一契機,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黨建工作不但不懈怠反而要求更加嚴格、目標看得更遠。事實證明,只有堅持依靠黨建這一支撐,從“五強”著手,才能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才能逐步由封閉落后的農業小村向新型旅游經濟強村大步邁進。
一、選優配強班子隊伍,筑牢發展堅固后盾。自2008年,白竹村就大膽邁步,先是通過換屆確定在外經商13年、思想和行動都堪當楷模的吳啟芝為村帶頭人,同時鼓勵返鄉大學生、致富能人發揮“能人效應”,充實到“村兩委”干部和后備干部隊伍中去。不斷補充黨員血液,到目前為止年輕黨員、致富能力強的黨員已達到12%,基本保證有一支招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干部黨員隊伍。
二、積極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強化基層實力。白竹村黨支部始終堅信“發展才是硬道理”,積極搶抓九路寨景區建設機遇,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不僅引進襄陽佰蒂生物有限公司來白竹村發展綠色農業,村集體還建賓館搞旅游大力發展農家樂,實現了旅游與休閑農業、餐飲住宿業的完美結合。短短的幾年里,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當年的落后村一躍而起成了全縣的明星村、十強村。
三、完善黨群服務功能,力爭黨建落到實處。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的領導支持下,在強有力的經濟保證下,白竹村黨支部統籌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才資源,充分發揮人才庫效能,合理分配各項資金,積極利用黨建成果,改善民生服務群眾。在2009年率先完成了村水網電網改造,保證了全村戶戶通電家家有水;同年新建了使用面積為773㎡的黨群服務中心,一改過去黨建無征地的尷尬局面;完善各項為民服務代理制度,力爭讓群眾小事不出村,黨員實行公開承諾,支部成員實行分工合作、包片掛點,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2010年因景區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需要,規劃布局居民小區5處,搬遷了24戶,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結合景區建設需要,村新建高標準賓館一棟,填補了村無集體經濟的空白。2011年新建了泉灣小區、旅游公廁、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在改變村容村貌上下功夫。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民生惠民工程,創建群眾滿意家園。五年來,支部班子成員帶頭,義務修組級公路10公里,協助硬化村級公路14.9公里,幫組農戶建蓄水池150個,容積達到1萬立方米,保證了農戶生活用水、生產資料運輸暢通。村內新建公共綠地17畝,對4.57公里的主干道路進行了高標準的綠化。
黨建是保障是動力是基石。白竹村黨支部始終堅持“黨建與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整體思路,通過一系列舉措讓黨建工作不是一句空話套話,不再飄于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