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劉村位于張林街集鎮北部2公里處,距207國道1.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轄3個自然莊,7個村民小組,350戶,1560人,耕地面積2450畝。
相傳很久以前,兩兄弟分家,因銀子多,用簸蘿量而得名“簸蘿量”,后人叫串稱不老劉。不老劉村人誠實肯干,銳意進取,一是充分利用自身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近年來逐步形成了畜牧養殖業、苗木藥材種植等多種特色產業。村內有養殖場3家,種植杜仲、玄參等藥材300余畝,花卉苗木100余畝,極大的增加了群眾收入。二是積極向外尋求機遇。改革開放的大潮改變了不老劉人的意識,使不老劉人認識到僅靠自身條件還不足以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于是不老劉人積極外出務工創業,多年來已出現了許多在外創業成功人士,他們分布在全國的許多城市,不僅改善了自身的生活條件,也為全村帶來了信息和資源。近年來,在外創業經商的不老劉人共為家鄉捐款或爭取項目資金共計187余萬元用于修路、打井、架橋、建校等公益事業,極大地改善了不老劉村的各項基礎設施。三是積極利用各類幫扶政策。利用“一事一議”政策和“村村通”工程修建水泥路20余公里,保障了出行通暢。利用農綜開發等項目打機電井53個,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爭取項目資金5萬元修建了村部等。一系列的做法改變了不老劉落后的面貌,使群眾生活水平有了根本性改變,形成了今日嶄新的不老劉村。
如今的不老劉村居民生產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村內主次干道全部硬化并栽上了風景樹,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耕地基本上60畝地一眼井,實現了旱澇保收。莊內架有路燈,安裝了監控,有標準化的村級衛生室,摩托車、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太陽能等家用電器基本普及。有小學一個,全村適齡兒童全部入學,此外還有圖書室、文化廣場等活動中心,全村人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