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蘇莊村,位于縣政府駐地東南23.5公里、鎮政府駐地東北2公里處。東鄰周廟村,南鄰陳于屯、中于屯、西于屯村,西鄰靳莊村,北鄰文留鎮肖寨村。
黃蘇莊村成村距今已有三百余年歷史。據傳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3年)黃氏先祖自南樂縣遷此成村,故名黃莊,兩年后蘇氏自滑縣遷居該村,故改稱黃蘇莊村,沿用至今。
黃蘇莊村自黃姓始遷至今,先后有黃、蘇、吳、郭、史、潘6姓,其中蘇姓因后無子嗣已斷繼,現共5姓在此定居,全部為漢族,其中黃姓占全村總人口75%。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88戶,330人,耕地385.7畝,人均1.17畝。
黃蘇莊村自清乾隆年間初始建村。革命戰爭年代隸屬冀魯豫邊區昆吾縣七區。1949年8月,冀魯豫邊區撤銷,建平原省,昆吾縣并入濮陽縣。1952年12月平原省撤消,濮陽縣劃歸河南省。1958年取消鄉建制,成立人民公社,黃蘇莊村隸屬梁莊鄉人民公社靳莊大隊。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將黃蘇莊村劃歸于屯大隊,1972年又重歸靳莊大隊管轄。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立鄉鎮政府,黃蘇莊隸屬梁莊鄉人民政府所轄,更名為黃蘇莊村民委員會至今,2017年梁莊撤鄉建鎮,歸梁莊鎮管轄。
建國初期,黃蘇莊村生產條件差,水利條件欠佳,糧食產量較低,群眾溫飽難以解決。上世紀80年代分地到戶,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增加了群眾經濟收入,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歷任干部和村民齊心協力,努力改變村內基礎設施條件,使群眾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解放前,黃蘇莊的教育十分落后,村中識字的人屈指可數,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才有了第一個大學生。自恢復高考制度至今全村已有本科學歷人才10余名。2016年全村新農合參保人數達100%。2016年度被濮陽市人民政府評為市級衛生生態村榮譽稱號,村內修建了文化廣場、戲臺,供群眾休閑、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