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堂村在黃河流域下游南岸,古青河之濱,作為黃河北泛的一道屏障金堤一旁,濮陽縣戶部寨鎮政府北2公里。南臨工業大道,北臨金堤河(綠景路),西臨發展路,交通四通八達,非常便利。
張堂村先后有張、李、劉、宋、肖五個姓氏居住,以張姓人口最多,全部是漢族。全村1280人,268戶,土地1100畝,轄6個村民小組。
1965年張堂村建起大型磨坊和提灌站。范縣濮城及周邊的鄉村前來張堂村磨面,大型提灌站惠及周邊十幾個村莊,解決天旱缺水的現象。1971年張堂村購買大型東方紅拖拉機,用于耕地、打場惠及全鄉。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后,根據中央的政策,土地承包、發展經濟,張堂村先后辦起了桑蠶場、林場,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全縣都來張堂村學習,使張堂村經濟發展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現在,在黨支部書記張恩利的帶領下,張堂村辦起了塑料大棚、成立運輸隊、搞種植養殖,使全村的經濟收入有了更顯著提高。
《教育文化衛生》:解放前張堂村的教育衛生基本是空白。解放后,張堂村成立了張堂小學,為國家培養了一批人才,現有博士生2名,碩士研究生6名,大專以上文化水平(含大專)41名。投資8萬元建設了衛生室,一般有病不出村,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變。新農合參保率100%,形成了集文化、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