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縣域總面積1062平方公里,轄8鎮5鄉2個街道,107萬畝耕地,總人口83萬。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級出口牛肉質量安全示范區、中國棉紡織名城、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示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全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新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新野是歷史名城,西漢初年置縣,是光武中興的策源地和蜀漢政權的發祥地,因“火燒新野”而馳名中外。新野名人輩出,有漢代二十八宿之首鄧禹,南北朝著名文學家庾信,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等歷史名人,更有現代作家張長弓、張一弓父子和新華社著名記者馮健、鄧均照等當代名人。新野文化厚重,有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漢代雜技漢畫磚、明代玉杯“一捧雪”等國家級瑰寶,更有富有特色的傳統雜技新野猴戲,新野由此被國務院確定為三國旅游線景點縣,境內現有光武臺、議事臺、漢桑城等名勝古跡。
新野發展蓬勃,潛力無限。形成了以肉牛、蔬菜、花生、林果等特色產業,構建了傳統產業和新型產業良性互動、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工業集聚優勢發展明顯,培育壯大了新紡公司、羅蒙服飾為龍頭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科爾沁牛業為龍頭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和鼎泰高科為龍頭的智能制造產業集群;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完善了阿里巴巴菜鳥物流等現代物流體系,成功創建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逐步興起,田園新野建設成效顯現。
新野區位獨特,資源豐富。新野距鄭州、西安、武漢均300公里,距南陽、襄陽機場均60公里,距鄭萬高鐵站14公里,距焦柳、寧西鐵路均30公里,二廣高速公路、國道328線、省道239線、237線、234線、228線在境內交匯。現有500千伏輸變電站1座、220千伏輸變電站2座、110千伏輸變電站5座,電力資源充足。新野水資源豐富,境內唐河、白河、湍河、刁河等八水競流,是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和南陽出水口,南陽市近3/4的地表水經新野出境,水資源充沛。新野擁有大量輕工業熟練工人和紡織、智能制造、食品加工等行業專業技術人才,人力資源豐富。新野在東莞、北京、上海、鄭州等地設立在外創業人員黨組織和家鄉發展促進會,搭建了“人才回歸全民創業”平臺。
新野環境優越,開放高效。擁有河南省首批15.6平方公里的產業集聚區,1.36平方公里的商務中心區和6.2平方公里的肉牛產業化集群示范區,其中產業集聚區被納入國家新版開發區目錄。“三區”既是新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載體,也是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平臺。堅持生態宜居、城鄉統籌理念,強力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和文明城市創建,被評為河南省園林縣城、河南省衛生縣城和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縣城首位度、宜居度和承載力、輻射力持續提升。重點領域改革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有力有效,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新野政策開明,制定了包括稅費征收、土地利用和項目服務在內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服務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招商門檻和投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