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頓鎮人杰地靈, 歷史悠久 。據《太平環宇記》載:“南頓,古頓子國,后逼于陳南徙,故號南頓,其城令尹子玉所筑。”漢置南頓縣,晉惠帝置南頓郡,宋熙寧六年省為鎮,入商水、項城。明省入項城,清設南集牌,民國時設區。建國后為第六區,1958年成立南頓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為南頓鄉,1988年撤鄉設鎮。
南頓鎮是三縱三橫的“申”字型框架, 現正開發“金三角”型。近年來, 南頓鎮攜手共進鑄輝煌, 大力實施科教興鎮戰略, 解放思想, 搶抓機遇, 大手筆鑄就城建新藍圖, 取得了輝煌的成就。21世紀的南頓鎮, 環境寬松, 服務優質, 政策優惠, 是各方仁人志士投資的熱土、興業的樂園、開明之地。
區位:
南頓鎮位于市境西北部,東及東北鄰城郊鄉,南鄰范集鄉,東南鄰永豐鄉,西及西北與商水縣接壤。面積71.72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南頓。全鎮轄24個行政村,人口6.5萬人,耕地5.6萬畝,是回族居住較多的鎮。南頓是項城市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項城市城區的西大門和行政、文化、教育、商業中心。
交通:
南頓鎮有漯阜鐵路、阿深高速公路、106國道、周李公路穿境而過,長虹運河縱貫南北。
人文:
南頓鎮是西漢文化的發源地, 境內有“光武廟”、“白果樹”、“扳倒井”、“千年漢槐”、“飲馬池”、“跑馬嶺”、“涼馬臺”等文化古跡遺址; “鬼修城”、“王莽趕劉秀”、“上八里出鄧禹等傳說淵源流長。南頓故城游覽區是河南省政府批準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農業:
南頓鎮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 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全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使糧畜生產結構, 糧經比例日趨合理, 走上了一條良性發展軌道。南頓通過政策扶持、典型帶動、優質服務, 使農業結構調整形成了以龍頭帶基地, 走出了農業產業化,農區工業化,農產品變商品,農民變成工人,商人,城鎮居民。全鎮有效灌溉面積達5.2萬畝,各種農業機械達5200臺(套),規模養殖場達168個,畜牧業總產值近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