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灣鄉位于陜縣城東南部,距縣城4公里,距三門峽市區8公里。209國道、310國道、“洛三”高速公路和隴海鐵路穿境而過,趙家灣鐵路隧道東100米處有張家灣火車站。因鄉鎮府機關原駐于張家灣、趙家灣之間,故取名張家灣。
1992年3月,鄉政府機關北遷至尤家灣209國道西側。現轄19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141個村民組,6224戶,23625口人。
鄉域總面積64平方公里,耕地34678畝,占總面積的36%;有小型水庫5座、水塘4座、提灌站25處,機井74眼,可澆地15689畝,占總耕地面積的45%;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油料、瓜菜、蘋果等。尤其蘋果面積已發展到7306畝,蔬菜面積達10770畝,以成為兩大支柱產業;鄉、村工副業有機械鑄造廠、珍珠巖建材廠、磚廠、沙石廠、林場、花卉園藝場、畜牧養殖場、食品加工廠、加油站等,共有鄉、村集體企業38個,非公有制企業31個。
全鄉有中學1所、小學19所 、學前班16個、幼兒園2所。在校中、小學生4098人,入學率100%。教師242名;有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21個,醫務人員71人;鄉有有線電視站、有線廣播放大站,村有廣播室,村村通程控電話。
張灣鄉是市級科技示范鄉之一,尤其以盧村的大蒜、新橋的韭菜、七里的大蔥、橋頭的葡萄而聞名全縣,在三門峽市場享有一定的聲譽。
蒼龍澗河孕育著張灣鄉這塊故土,不僅有九蓮山古老而美麗的傳說,民間社火、民間戲劇也源遠流長,繼承和營造著現代精神文明的濃厚氛圍。還有趙家塬的天井窯院、昭勇將軍墓、九朵蓮花山、石馬蹄等名勝古跡。蒼龍澗河東岸土崖下常挖出象牙、馬腿、鳥嘴骨等遠古化石,侯家溝、仙溝、三岔溝一帶曾以現舊石器時代的尖銳器和切割器,混水溝、盧村、七里村等曾出現仰韶文化遺址。歷史上的知名人物有清代的大峪口人士薛勉,官至陜西澄城知縣,政績卓著。
蓮花山生態農業觀光園,集生態、農業、景觀、旅游、文化、經濟于一體。園區建設于2000年3月19日已正式開始,未來的張灣鄉會更加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