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山城區石林鎮東石林村位于山城區石林鎮東部,境內有湯河支流和鹿林渠,壺臺公路從村中穿過,全村共有230戶,980人,耕地1100余畝,黨員32人。村兩委干部5人。
二、現有優勢
1、產業
東石林村礦用絞車產業發達,已豫興煤機和萬豐機械為龍頭的礦用絞車產業,帶動東石林村產業發展。村中大部分村民都在絞車行業工作。收入相對穩定。
村兩委投入100余萬,對村南河道進行清理、筑壩、護坡整治開發。計劃實施水上旅游、養殖等產業開發。大幅度提升村民家庭收入。
2、生態環境
近年來,東石林加強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明顯提升。東石林村莊整體規劃有序、村容村貌整潔、民風淳樸、美麗宜居,村民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該村有專職保潔隊伍,有完善的相關管理制度,實現了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常態化。同時注重抓好群眾文明素質教育,引導群眾樹立環境保護意識,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民有自覺的“講文明、講衛生,保護環境、愛我家園”的環境文明意識。
3、文化
東石林村主要有朱姓、劉姓、張姓三大姓氏。東石林村古老的朱家胡同、張家府院曾經作為當地聲名顯赫的地標,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紅色記憶。1590年,朱高燧的第七世孫朱載谷從安陽遷到鶴壁的東石林村安家落戶,其子孫后代在此繁衍至今,距今已430年。張姓先祖張奉標1638年從石林鎮的三家村遷到東石林村。劉氏先祖于湯陰縣菜園鄉大堯村遷至東石林村。
當年劉鄧大軍的參謀部就設在東石林村的朱家胡同,朱家胡同里曾有棵棗樹被劉鄧大軍參謀部的馬啃掉了樹皮,棗樹的主人因而獲得了5元錢的賠償。朱家胡同西南邊有座名為張家府院的古宅,因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曾受到劉伯承和鄧小平的關注。
張家大院這座古宅在東石林村歷來被稱為張家府院,都說它是武舉人張奉標建造的,是當年村里的大戶人家留下來的房子。村東南的兩塊平地加起來有上百畝,向來被稱為跑馬地,相傳是武舉人張奉標騎馬和射箭的校場。
1947年3月至6月,劉鄧大軍在石林駐扎期間,劉伯承和鄧小平兩委領導人經常在村南崗上研究部署戰役,后村民將此處命名將軍崗。
4、人才
東石林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鶴壁市礦用絞車基地領頭企業豫興煤機、萬豐機械創辦人為東石林村民。現經過發展成為石林鎮明星企業。為石林鎮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