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情簡介
草溝村位于大峪鎮西部山區,距鎮政府三十余公里,西與下冶鎮交界,南鄰小浪底庫區。草溝村因溝多草茂而得名。全村共有22個自然村,11個居民組,335戶,1247人,總面積8.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95余畝,退耕還林地1060畝,林地面積13700畝,河流面積1200畝。
村集體組織健全。全村共有黨員18名,村三委班子成員8人,支委3人,村委4人,監委2人,兩委交叉任職1人。
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8萬元,建成了各室齊全的村級活動場所,吉邵路沿村而過,村級硬化道路12400米,鋪設自來水管道21500米,實現了自來水戶戶通,架設程控電話100門,大大改善了通訊條件,建設沼氣140余座,使用率達99%。
調整產業結構效果明顯。根據市場需求,以發展林果種植,畜牧養殖,勞務輸出為主導產業,我村年從事建筑業,服務業人員達238人。栽植薄皮核桃1030畝,去年已初見成效。林地種植藥材達320畝,規模養殖戶6戶,年出欄生豬2500頭,山羊200只,人均年收入達3500元。草溝村曾經榮獲“市級選進黨支部”榮譽稱號。
二、機構建制及隸屬關系
1954年1月,縣政府為了加強對農村及農業生產隊的管理,區下設鄉。草溝村屬鹿嶺鄉。
1955年9月,區改為中心鄉。草溝村屬雙嶺鄉,歸大峪中心鄉管轄。
1956年11月,撤銷中心鄉建制,草溝村歸大峪鄉管轄。1956年草溝村改為草溝村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下設8個生產隊。
1958年初,重新調整區鄉建制,全縣計1區、1鎮、13鄉。草溝村歸大峪鄉管轄。1958年8月,撤銷區、鄉、鎮建制,實行鄉、社合一,全縣共建立13個人民公社。草溝村屬大峪人民公社管轄,改為草溝生產大隊,下設8個生產小隊。
“文革”期間,1967年公社政權建制改為革命委員會,村亦相應建立革命委員會,草溝革委會歸大峪人民公社管轄。1969年3月,大隊黨支部恢復工作,村行政組織改為草溝大隊管理委員會,歸大峪公社管轄。1981年11月,草溝管理委員會改為草溝大隊。
1983年12月,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行政體制改革的統一部署,人民公社改為鄉、鎮,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建立鄉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草溝村歸大峪鄉管轄,村級政權組織改為草溝村民委員會,
1988年6月,濟源撤縣建市,草溝村級建制與歸屬不變。
2000年6月,大峪鄉撤鄉建鎮,草溝村歸大峪鎮管轄至今。
區劃:河南省·濟源產城融合區(濟源市)·大峪鎮·草溝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