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郊村在鄉東南部,距鄉人民政府駐地2.6千米。轄石門郊、北湖、橋村、北湖口、火石岸5個自然村。轄區為6.2平方千米。居民100戶390人,有劉、王等姓,漢族。村碑載,明成化十五年,李、劉、宋三姓逃荒至此建村,原名南井郊。后因村東山溝立石似門,更名石門郊。鄰嶺西、南沙水、井郊。主產玉米、小麥,特產紅薯、谷子及核桃、山楂等山果。
以務農、務工為主,養殖山羊、黃牛和家禽。有薯粉生產合作社,粉條主供心連心公司員工。年人均收入4500元。聚落依山呈階梯狀分布,三面環山,呈長方形。民居為石木、磚混結構。主街南北向2條、東西向1條,混凝土路面。有衛生室、健身活動場所。村南有北湖寺、北湖西山垴藺相如寨遺跡,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建橋村公路隧道勝利洞。村人劉文學(1925—2004),抗戰時期平原游擊隊民兵隊長,改革開放后任新鄉縣第一任人民法院院長。
其子劉興旭,河南心連心公司董事長,父子二人曾為家鄉脫貧獻智盡力,村人楷模。村東北約2千米接輝陵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