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村基本情況概述
一、黃橋村基本情況
1、地理位置:黃橋村位于光山縣西北片,距臥龍臺中心集鎮東5公里。東與寨河鎮吳寨村僅一河之隔;北與寨河鎮杜崗村隔河相望;南與馬崗村接壤。
2、人口資源:全村22個村民組,共991戶,339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45戶,957人,占全村人口的28.18%,是國家級貧困村。
3、土地情況:全村總面積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200畝,林地面積700多畝,水域面積1000多畝。全村主導產業以水稻為主,其中水稻面積達3800畝,小麥播種面積達1000畝,油菜播種面積達2000畝。
4、基礎設施:全村農田水利靠提灌為主,村南部建提灌站一座,村北有河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村共有19個村民組通水泥路;目前全村供電已設置15個臺區,余下臺區電網正準備升級改造;現有小學一所,教師9人,學生總數13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醫療室一所,合格村醫兩名,能滿足全體村民醫療和保健的需求;全村60周歲以上老人養老保險全覆蓋;所有居民住地自然村網絡全覆蓋,滿足了貧困村群眾與外界交流和文化生活的需求。\
5.氣候環境:境內地勢因沿河為平畈區,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北部季風型潮潤、半潮潤氣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間1990小時,年平均氣溫15.4¨C,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26天,年平均降水量1027.6毫米。6.貧困分布:
目前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5戶957人,其中2014年脫貧16戶73人,2015年脫貧49戶206人,2016年脫貧67戶279人,2017年脫貧59戶263人。未脫貧戶54戶136人。
全村共有五保戶44戶共44人。全村共有低保戶44戶48人。
全村共有殘疾人81戶82人。
全村共有易地搬遷11戶46人。
7、致貧原因分析:
一部分人因病致貧,一部分人因學致貧,還有一部分人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未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一度陷入貧困。
8.黨的建設
(1)、村“兩委”情況:黃橋村設1個黨支部,全村54名黨員。村“兩委”班子配備齊全,村干部6名,縣派第一書記2名。
(2)、駐村第一書記:2015年9月上級派胡長云同志為駐村第一書記(郵儲銀行光山縣支行)。2015年9月上級派劉勇同志為駐村第一書記(光山縣地質調查隊)。
堅持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
通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抓學習教育培訓、抓干部隊伍建設、抓“四項制度”落實,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98年村支兩委班子換屆后,新的兩委班子凝聚力、戰斗力強,一批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迅速成長起來,通過抓班子、建隊伍、嚴作風,致力于以黨建為引領,集群智、策群力,匯聚起強大發展合力。
推進新農村社區建設,改變村容村貌
2012年以來,黃橋村通過土地流轉、置換等形式,在村部附近調整出160多畝荒地作為新型農村社區集中建設用地,進行高起點規劃與設計、高標準建設與管理。目前,分一、二期建成46套高標準別墅,全村5%以上的農戶已在新村購房,實現人口居住高度集中,方便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有利于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管理模式,對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由村兩委干部任網格長,全面提升社區管理水平。
落實精準幫扶,提高脫貧成效
發揮第一書記作用。郵儲銀行光山縣支行派出了6名黨員領導干部,國家統計局光山調查隊派出了3名黨員領導干部,光山縣交通運輸局執法所派出了14名黨員領導干部,光山縣道路運輸管理局派出了15名員領導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每月走訪幫扶活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村22個村民組都建有垃圾池,配備了37名保潔員,使全村村榮村貌得到了大幅提升,村民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整修大塘5口,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水源保證。爭取財政資金176萬元,新建黃橋村小學綜合樓一處,硬化小學操場,新建小學餐廳,改造學校大門、廁所、圍墻等附屬設施,使黃橋村小學面貌煥然一新。爭取上級扶貧資金17.5萬元,新建黃橋村文化廣場,為村民健身、娛樂提供了合適場所。經過村支兩委3年多得共同努力,新修水泥路達20余公里,讓黃橋村群眾基本告別了“出門靠推顛,收成要看天,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狀態。3年來,全村落實易地搬遷及危房改造達70多戶,廣大村民的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全村所有符合條件的低保、五保及殘疾人都得到了救助,大大減輕了這些村民的家庭負擔。安裝視頻監控攝像頭4個,路燈7盞,確保發展成果惠及于民。
實施就業培訓,把崗位培訓、扶貧政策送到村,讓能出去的干的好,出不去的有活干。發揮職能優勢,多次組織貧困人口近500人次參加轉移就業精準扶貧現場培訓會及招聘會,積極探索公益性崗位帶貧模式,開發保潔員、光伏電站管理員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吸納未脫貧貧困戶就業,創業能力弱的群眾就業,實現本地就業脫貧。
加快產業發展,充分利用黃橋村的鑫強公司的優勢,發展溫室大棚種植蔬菜及食用菌香菇種植,帶動63戶貧困戶就業,讓貧困戶當地就業有收益,穩定脫貧有保障,陳金祥成立升升家庭農場,無公害水稻種植初具規模,貧困戶崔啟友為了早日脫貧致富,到處求師訪友,掌握了稻蝦共養技術,目前每天都有上百元的收入,是廣大貧困戶學習致富的榜樣。
創建文明村院,成立村環衛隊,配備垃圾清運車、服裝及清掃工具,幫助開展村民組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新建宣傳牌及標語30多處,建設美德墻200多平方米,開展“文明村院”勞動競賽活動,切實做到“五凈一規范”。開展文明農戶、脫貧之星、幫扶之星、好媳婦、孝老敬老評選活動,弘揚社會正能量。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匯聚文化能量
制定村規民約,積極開展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弘揚正能量。引導成功人士、有識之士帶動和影響貧困戶立下志、提升智,逐步邁向脫貧致富的道路。黃橋村成功人士陳萬學為黃橋村小學捐贈空調兩臺。愛心人士馬傳洲、馬傳松、劉光福為黃橋村小學捐贈愛心書包、圖書、校服等價值近萬元。成功人士崔峰、王道虎為王山村民組安裝路燈七盞,方便群眾夜晚出行。樹立脫貧致富榜樣,更多的群眾從“要我發展”轉變為“我要發展”。
獲得榮譽
黃橋村連續多年被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優秀單位”,“平安建設先進單位”。
二、村委人員情況
1、村“兩委”情況
黃橋村黨支部書記(主任)曹枝永,男,漢族,現年54歲,中共黨員,高中學歷。
村委委員,副主任馬傳松,男,54歲,高中學歷,預備黨員。
支部委員(村委委員)、村文書馬傳強,男,53歲,中共黨員,高中學歷。
支部委員(村委委員),治安主任陳本強,男,49歲,中共黨員,初中學歷。
村委委員,民本連長劉光福,男,55歲,高中學歷。
支部委員,婦聯主席陳永梅,女,48歲,中共黨員,高中學歷。
2、監委會成員
監委會主任,謝明華,男,60歲,中共黨員,高中學歷。
監委會委員,陳萬仁,男,72歲,中共黨員,初中學歷。
監委會委員,劉安勝,男,72歲,群眾,初中學歷。
2、縣派駐村第一書記基本情況
胡長云,男,44歲,中共黨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光山縣支行辦公室主任;劉勇,男,57歲,中共黨員,國家統計局光山調查隊紀檢書記。
三、村集體“三資”情況現狀
1、集體資金:黃橋村地理位置相對偏僻,集體資金較少,主要以村級公益財產為主。
2、集體資源、資產:黃橋村南部及北部分別有一條河流自西向東流經黃橋村境內,河道水域面積適宜養殖麻鴨、淡水魚類。
目前,村集體資產主要有辦公樓一處,估值約48萬元;黃橋村小學一所,估值135萬元;水利提灌站一處,估值約35萬元;村衛生室一處,估值約30萬元。以上資產合計約24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