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早村位于鎮政府駐地西2公里處,西鄰中原油田采油二廠,北鄰興濮路商業街,東鄰文昌苑社區和引黃入魯干渠,南鄰新劉坑村。明洪武十三年(1830年),該村劉氏先民由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因劉氏遷入最早,故名劉早村。曾與李文藻村(文早村)同屬一個生產大隊,“文革”期間分為文東、文西(現劉早村)兩個生產大隊,1993年,復名為劉早村。2020年年底,該村有居民285戶、人口1287人,分為7個居民組。有劉、張、黃、閆、郗、馮、羅、陳姓氏。有中共黨員44人。有耕地18.2公頃,機井4眼。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
1978年,該村利用中原油田濮城油區得天獨厚的天燃氣、石油資源,創建保溫材料廠、超細玻璃棉廠、中原玻璃廠等企業,年產值過億元。農民進廠務工人數占勞動力人數的48%,農民收入普遍提高。2001年,村支部書記劉繼為帶領“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籌資600萬元,建設興濮路商業街,建成門市房110間,營業面積7000平方米,吸引個體工商戶40家,年收入120萬元。2003年,該村成為濮陽市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村莊整體搬遷到濮西干渠以西,建成獨院雙層別墅樓房238戶,占地面積23.33公頃,建筑面積2.83萬平方米,通水、電、氣,入住率達100%。2012年,老村廢址上建成文昌苑社區,占地面積11.16公頃,住宅樓26棟、980戶,建筑面積10.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 3.3萬平方米。社區通水、電、氣,入住680戶。建成大型汽車駕駛員培訓基地1處,占地面積6.67公頃,年集體收入15 萬元。
2020年,該村有大型文體活動廣場1處,占地面積0.53公頃,配有雙杠、籃球架、乒乓球臺等健身器材。村內建有3處游園,總面積達0.43公頃,建有木質廊道、亭臺、石凳等休息場所。該村人均年收入達1.9萬元,人均居住面積38平方米。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占總人口數的97.9%,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占總人口數的61%。村旁、宅外、路邊、溝渠綠化面積達6.19萬平方米,人均綠化面積480.96平方米。村民過上讓城市人羨慕的小康生活。該村多次被省、市評為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