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區388戶、1765人,生產用地2498畝,“兩委”干部7名。搬遷以來,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通過抓班子帶隊伍促進移民后續穩定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諧社區先后榮獲南陽市增收致富一等獎,鄧州市五好村黨支部等榮譽稱號,并被省移民辦確定為全省加強和創新移民新村社會管理試點村和全省“強村富民”示范村,在發展過程中探索出一些切合移民實際的經營模式。
一是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充分依靠基礎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移民發展生產,構建和諧社會。2014年村級換屆選舉順利選舉產生了“三委”干部,并選舉產生了由52人的民主議事會、5人的民主監事會和12人的民事調解委員會等“三會”組織,并完善了各項工作制度,明確了目標任務,奠定了移民發展穩定的基礎。
二是多措并舉,促進發展。邀請專家教授實地指導移民社區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實際,按照“精致、特色、高效”的原則,研究確定了“以農興業”的思路和舉措,科學制定了適合本社區發展的近遠期產業規劃,切實引領移民增收致富。移民趙福祿等5名經濟能人在群眾自愿互利的基礎上注冊成立互助合作經濟組織。采取群眾入股的辦法流轉土地800畝,發展以林果采摘、休閑娛樂、餐飲旅游為一體的生態林果業,種植晚秋黃梨160畝、中華壽桃30畝、日本五熟葡萄80畝、美國蛇李30畝,實現畝效益6000元。投資2000余萬元,發展養殖業,建成100畝的養殖基地,養殖肉牛200頭,奶牛230頭,養雞3萬只。解決近100名移民群眾的就業問題;社區干部趙正江帶頭成立了應時香菇專業合作社,投資200余萬元,種植香菇25萬袋,實現年凈利潤100萬元,吸納70余名群眾就近務工;移民劉建玲創建了林源花卉合作社,流轉土地112畝,投資100萬元,種植月季、黃楊、玫瑰、紅葉石楠等林木花卉,實現畝凈效益4000元,帶動周圍30戶移民發展這一產業;移民曹龍勛投資200余萬元,建設養牛場一處,養牛200頭;劉銀虎養殖鵪鶉2萬只;劉建進養羊150只;劉德強養殖簸箕蟲1000余斤;趙國喜等40余戶移民先后開辦了餐飲、副食、特色種植等致富項目。
三是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社區積極創新社會管理,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用一流的標準把社區當景區來建設。先后舉辦文體活動、義診活動,豐富移民群眾文化生活。成立社區物業管理機構,實行管理常態化,抓好社區綠化、環境治理,建設“暢、亮、美,綠、富、穩”的美麗移民新村。
在鄉村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和諧社區發展勢頭旺盛,累計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成立了富路養牛、源頭肉牛、應時香菇、林源花卉4個合作社、2個公司,安置移民就業500余人,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