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排赫哲族鄉位于饒河縣東北烏蘇里江西畔,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距縣城21.5公里,全鄉總面積52平方公里,全鄉轄區4個行政村、1個國營林場,總人口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0.17萬人,四排赫哲族鄉是饒河縣唯一的民族鄉,也是全國僅有的3個赫哲族鄉之一。四排鄉地勢平坦,泡澤密布,草原濕地面積較大,現有58000畝耕地面積,主要種植水稻、大豆、玉米、白瓜等,水稻種植面積8000畝,大豆16000畝,玉米26000畝,白瓜6000畝。四排鄉發展特色養殖,并形成規模,現有鹿500只,狐貉5000只。重點開發民族手工藝品加工項目,主要有魚皮畫、魚皮掛件和樺樹皮工藝品。
二、經濟與社會發展
四排赫哲族鄉2008年實現社會總值1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84元。民族經濟昔日以漁獵為主,現經產業結構調整,構筑了以農為主,漁業為輔的多業共同發展的民族經濟發展新格局。農業為四排鄉的主導產業,國家投入建設“西四”小區工程,建成了萬畝灌區,漁業在自然捕魚的基礎上,已走出了一條“以養為主、養捕結合”的漁業發展新路子。全鄉有網灘6處,捕魚船只45只,捕魚水面2.9萬畝,養魚水面820畝。養殖業則以狐貉、鹿為主,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個體經濟主要圍繞旅游開發建設也得到了一定發展,在鄉域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教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鄉村建設也有長足的發展。鄉中心校獲省民委授予的“民族教育先進學校”稱號,師資水平、教學質量明顯改善和提高;醫療衛生方面有長足的發展,B超、X光機得到了普遍應用;民族體育事業影響深遠,檔木輪、叉草球等傳統體育項目也深受其他民族喜愛,4年一屆的全國赫哲族“烏日貢”體育大會,得到全國赫哲族及俄羅斯那乃族的踴躍參與。
赫哲族的傳統文化藝術是我國民族文化大花園的一朵奇葩,有民間說唱文學伊瑪堪,有內容豐富、形式短小的“說胡力”。赫哲族的工藝美術獨樹一幟,最為著名的是魚皮制品和樺皮制品、中央和省市電視臺多次宣傳報道,工藝品曾多次參加過國內外展出,受到世人的矚目和喜愛。
三、新農村建設情況
通鄉通村公路完成白色路面工程,各村全部吃上自來水,通郵,有線電視、電話入村率100%,電話入戶率85%,建成鄉文化站300㎡。東河、四排村和平原村大部分街道實現水泥路面。赫哲農戶全部遷入小康標準新居,四排村建7000平方米文化廣場,,四個村全部建有100㎡的村級活動室,村村有衛生所。
新農村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通過茅草屋改造工程的實施,全鄉磚瓦率從原來的35.5%提高到現在的48.6%赫哲族居民的磚瓦率為100%,隨著程控電話、寬帶的入戶率提高許多農家都用上了電腦,可隨時掌握國家的方針政策和相關的各種信息。
四、招商引資情況
旅游業是四排的重點產業。四排赫哲族歷史悠久,民風純樸,四排赫哲族鄉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四排赫哲族風景區已經成為標志性的名勝景區。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親自為風景區題寫了區名,風景區內有民族風情園、展覽館等景點,開辟了生態游、風情游、邊境游等各條旅游戰略,在這里也可以觀賞異國風光,暢游烏蘇里江,垂釣大雁湖,徜徉馬場島,品嘗“江水燉江魚”,體會赫哲風情。
赫哲族的餐飲文化堪稱一絕。最為突出的是民族傳統魚宴,制法奇特,廣為人知的有稍魯(烤魚)、它斯恨(炒魚毛)、塔拉卡(殺生魚)、拉布塔哈(魚片)、蘇拉卡(刨花)、查發(魚子干)等多種。種類繁多,味道鮮美,久負盛譽。
需招商引資項目:主要圍繞赫哲風情旅游開發項目和鹿產品、狐貉產品加工項目進行招商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