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山堡一帶,是清末放荒招墾較早的地方。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甘井子荒務行局成立后,始駐甘井子屯,翌年遷至二站。
中華民國成立后。
1926年甘南設治局成立,劃歸設治局管轄,后隸第三區。
東北淪陷后,1933年12月隸屬甘南縣第三保。
1938年改設韓家溝村。
1943年改稱長山堡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
1946年3月設置長山堡區,區政府駐長山堡,后改為第六區。
1955年底和1956年初,為接收安置山東移民,于區內新建13個移民新村(稱“長”字片,即長一村至長十三村)。
1956年3月,撤區劃鄉,將原六區劃分為長山堡、興安堡、景利、八里崗子4個鄉。
1958年4月,將長山堡鄉劃出部分區城與景利鄉合并,設立四方山鄉;將興安堡、八里崗子鄉并入長山堡鄉。
1958年9月,將長山堡、四方山兩個鄉合并為長山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政社分開,改為長山鄉。
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