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惠王祠遺址昭惠王祠遺址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石北口村西明山東麓,遺址占地面積1.65萬平方米。根據唐代元和年間重修碑,早在唐代此處就有大規模的建筑和祭祀活動。該祠原存有昭惠王祠、奶奶殿、佛爺殿、萬佛樓、皇姑樓等大小72座殿宇,后被日軍焚毀,F建筑是1989年當地在原基址上仿明、清風格復建的。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年趙氏家族墓地為明代古墓葬,位于邯鄲市永年縣臨洺關鎮。 永年趙氏家族墓地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臨洺關墓群為漢代古墓葬,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北西街村西1200米。臨洺關墓群是邯鄲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氏祠堂遺址: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中召莊村內,總占地33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坐北朝南,建筑為磚木結構,單檐懸山琉璃瓦剪邊頂式建筑。李氏祠堂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明代祠堂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李氏祠堂遺址為邯鄲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游氏祠堂:位于永年縣洺關鎮北杜村前街路北,始建于明,坐北向南,由門樓、正殿及東西廂房組成。祠堂南北長22.7米,東西寬13.40米,占地面積為304.18平方米。整組建筑結構嚴謹,工整對稱,具有較高的古建筑研究價值。游氏祠堂為邯鄲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圣泉宮遺址: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北杜村村西,現存遺址南北63米,東西23米。圣泉宮始建于漢代,明清時期曾重修,圣泉宮遺址的發現對研究地方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圣泉宮遺址為邯鄲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泉亭寺遺址: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中召莊村南,建于戰國時期,現遺址占地面積29184平方米,寺內現有大雄寶殿、觀音殿等,四周建有圍墻,寺內綠樹成蔭。該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戰國時期寺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泉亭寺遺址為邯鄲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山遺址: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石北口村西南,明山東側的臺地上,海拔86米。此遺址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遺址內容較豐富,為舊石器文化研究提供了詳實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明山遺址為邯鄲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侯氏墓群: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七里店村西,現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數十名墓主人均見載于《廣平府志》、《永年縣志》等志書,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侯氏墓群為邯鄲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師程墓地: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東洺陽村東,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二年,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墓地北高南低。宋師程墓地御祭碑有明確紀年,碑文內容可補地方史志,為研究明代官宦職別提供了實物資料。宋師程墓地為邯鄲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氏墓群: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西召莊村北,明代。李氏墓群的發現,對研究李氏文化及明、清代葬俗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臨洺關李氏墓群為邯鄲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氏墓群: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婁山村西南,現占地面積為2040平方米,馬氏始祖墓現封土長4.3米,寬3米,高1.2米,馬氏墓群為名人墓,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馬氏墓群為邯鄲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臨洺驛站為明、清代古遺址,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北西街。臨洺驛站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音閣為明代古建筑,位于永年縣臨洺關鎮南街,F音閣是邯鄲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