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堡村地處辛堡鄉東南平臺上,全村217戶,共5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7戶173人,未脫貧44戶76人,貧困發生率14.42%。耕地面積3980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800畝,張雜3號優良谷基地面積500畝;村“兩委”干部3人,交叉任職2人。黨員40名,其中50歲以上17人,35—50歲的15人,35歲以下8人。高中以上9人。種養加能手18人。低保戶50戶,五保戶9戶。在外務工人員120人。兩室建設總面積80平方米。
蘆大線公路貫穿全村,交通便利,有深機井一眼;出水量為對管,僅供人畜飲水。電力設施為200千伏變壓器一座,電力基本充裕。小學一所(1——2年級),村中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處(朝陽堡戰斗遺址),2006年曾被列為文明生態村,文化廣場、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衛生室、遠程有線電視網絡齊備。
該村由于所有土地皆為旱地,產業主要以玉米、綠豆、谷、粟種植為主,養殖業有1000頭大型養豬場1處,小型(10-20頭)養豬戶3戶,養雞戶(1000——2000)6戶。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280元。
村集體沒有經濟收入,依靠鄉轉移支付維持正常工作。發展本村經濟的優勢主要為①交通便利、電力充足;②村民思想素質和求富興村觀念較強;③土地面積廣闊、溝坡地面積大(荒山、荒坡1000畝左右);④退耕還林掛果面積480畝(以杏扁為主);⑤村民的法律意識較強。劣勢主要是水源匱乏,致富無門,發展無術。
發展思路及措施:
1、以產業帶動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實施“5個1”工程:種植旱作玉米1000畝、綠豆1000畝、優質谷黍1000畝,發展蛋雞養殖10000只、肉豬養殖達1000頭。特別是肉豬養殖,在華泰牧業有限公司的帶動下,通過提高肉豬養殖數量,提升豬肉品質,拓展銷售渠道,著力增加肉豬養殖的效益。動員更多村民發展養豬業,組織他們進行技術學習和培訓,并做好相關服務工作,通過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從而擴大產業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肉豬養殖業。
2、以項目帶動發展。通過五萬元專項項目啟動資金,發揮它的酵母作用。擬引資100萬元,在村南發展肉羊養殖,帶動全村肉羊養殖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實施村莊道路硬化,道路兩邊綠化改善村容村貌。通過完善農村飲水工程,建好標準化村級衛生室,落實健身器材進村,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提高村民幸福指數。
3、以勞務輸出帶動發展。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謀生本領。并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和聯系,使村民就業有較好的去處,有較高的收入。
4、以規范運行帶動發展。不斷完善“一領五會”運行機制,通過村務公開、黨務公開,實現村民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做到村里重大事務向村民征求意見,虛心接受村民的批評和監督。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引導建立良好的鄉風民俗,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促進農村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