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山鎮位于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縣城西北6.5公里處,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9.5公里,于上世紀60年代建立人民公社,1989年成立龍頭山鄉,2015年撤鄉建鎮成立龍頭山鎮。龍頭山鎮東與圍場鎮、朝陽灣鎮毗鄰,南與圍場鎮接壤,西與道把子鎮相鄰,北與棋盤山鎮、大喚起鎮相連。因境內伊遜河北有座小龍頭山而得名。全鎮總面積1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770畝,林地面積11.5萬畝。國道111線、圍多線、圍塞旅游線公路穿境而過。伊遜河流經全鎮。
全鎮共轄有頭板、二板、龍頭山、大字、克字、小錐子山、多下、多上8個行政村,85個居民組,109個自然營子,4363戶,12505口人。2017年完成社會生產總值3.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9500萬元,工業產值實現2.2億元,財政收入1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60元。
龍頭山鎮境內物產豐饒,品種繁多。有硅砂、鐵礦及建筑用砂石料等豐富礦產資源,儲量大,具有較高的開發和利用價值。自然景觀奇特,有望道石、塞罕佛、雞冠砬子、小錐子山天主教堂、龍頭山、煙囪水、窟窿山等多處有待開發的旅游景點。森林資源豐富,有野豬、狍子、野兔、狐貍、狼、獾、山雞、沙雞等野生動物。山野菜品種多,蕨菜、苦樂芽、哈喇海、山杏、苦麻菜、柳葉菜、蘑菇、榛子等品種豐富,有望成為開發的增收項目。廣闊的林間和草場內生長著黃芩、黨參、柴胡、遠志等野生名貴中藥材。
全鎮有寄宿制小學1所,幼兒園8所,共有教師37名,在校生776名,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教育教學質量及學校綜合排位位于全縣前列。全鎮有鎮衛生院1所,標準化村衛生所8所,執業醫師共12人,另外還有5家個體藥店、2家個體中醫診所。圍場縣看守所建在龍頭山鎮,鎮內還駐有武警中隊,圍場縣自來水廠、馳騁駕駛員培訓考試中心、全縣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全縣最大的天主教堂、22萬伏變電站都坐落在龍頭山鎮。境內有3座加油站。承赤高速公路的一個出站口緊鄰龍頭山鎮。龍頭山鎮是壩上旅游的必經之路,途中建有停車港灣供游人和行人停車、休憩、加水、購物、觀景等。橫穿我鎮的公交車于2017年底通車,全鎮8個村均通了水泥路,大字村、小錐子山村、多下村還硬化了組級公路,真正形成了便捷順暢的鎮域公路網絡。有3個村安裝了太陽能路燈。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0%以上,移動電話、固定電話全面普及,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9%以上,互聯網全覆蓋。2017年多上村多年培育苗木的傳統優勢,在3、4組投入400余萬元打造高標準“林苗人家”特色片區1處,打造省級精品美麗鄉村。頭板村實施易地搬遷工程項目,16戶搬遷戶集中安置區建設,現已完成主體和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工程。
龍頭山鎮政府駐龍頭山集鎮區,位于縣城西北6.5公里處,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商務、科技和信息中心,龍頭山集鎮區轄二板、龍頭山2個建制村,25個自然營子,29個居民組,駐地總面積6平方公里,集鎮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00人,駐地有小學1所,幼兒園2所,衛生院1所,衛生室2所,鎮直單位7個,電話、有線電視普及率100%,鎮區有集貿市場1個,門面房50套,商業網點4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