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辛中驛村,距任丘市15公里,是任丘市南大門,106國道、京九鐵路在村東南交匯,南臨辛惠路[辛中驛至惠伯口公路,縣(市)級公路]。全村有耕地3840畝,2115人,人均收入8175元。支部6人,黨員63人,村民代表43人。
南辛中驛土地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做為鄉政府所在地的南辛中驛村,地理位置重要,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電力充足,集貿市場、造紙、建材、運輸、石油銷售、鋁型材加工等行業各具特色,興旺發達,工商業總收入占工農業總收入的80%以上。村莊內外柏油路環行,村內投資興建了學校、中心幼兒園,電力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商店、診所、文化活動場所等設施俱全,居民生活富足美好。
據傳,南辛中驛村建于元朝初年,原為初設的驛站,是位于任丘河間之間,故名新中驛,后演化為辛中驛,解放后劃分為兩村,南辛中驛據方位稱南辛中驛,并沿用至今,南辛中驛早在乾隆年間就屬任丘縣管轄(任丘縣志九二年版,乾隆二十七年任丘縣地圖載),土改時屬汜水管區,1958年屬汜水公社,1961年成立辛中驛公社,南辛中驛劃歸辛中驛公社管轄1082年辛中驛撤社建鄉,1995年辛中驛與惠伯口鄉合并建立辛中驛鎮,南辛中驛村就被辛中驛鎮管轄至今。
日本侵華期間,日軍在南辛中驛修了據點,筑了炮樓,派駐了日偽軍,南辛中驛及周圍村民深受其害,辛中驛村及周圍村的人民群眾同日偽軍展開了英勇機智的斗爭,并與1945年4月19日同我抗日部隊一起端掉了炮樓,消滅了日偽軍,為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
解放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南辛中驛村人把發展經濟做為頭等大事,農業增加投放,改善生產條件,調整種植結構,開展多種經營,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工商業在立足本地優勢的基礎上,興辦了辛中驛集貿市場,發展了建材、運輸、鋁型材加工,造紙等主導產業,全村工農業總收入達到了17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