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基本情況
小河道村位于縣城南部,全村1508口人,405戶,455畝耕地,55名黨員,支村兩委干部9人。小河道村商貿、加工發展迅速,是一個對農業依賴快速弱化的城區村。支村兩委一班人,帶領全村群眾開放引資、借力發展,采用拆舊、建新的模式,用三年時間把全村建設成品味高雅、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區。
二、小河道村經濟狀況
小河道村主導產業是農業。大部分群眾以種植農作物為主,還有一部分群眾采用有利地理位置。開辦了一些小的加工作坊(蛋糕、麻花、綠豆糕等)。村內有一大部分群眾利用農閑時間在小作坊打工。人均收入能達到6400元。村里有50多戶買上了家庭轎車,電話覆蓋率達到80%,電腦覆蓋率達到70%,寬帶連接達到40%,經濟狀況算得上曲周鎮一等村。
三、小河道村名人
王月心:男,現年81歲,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擔任連長,后轉業到曲周縣石油公司上班,現已退休,在小河道村居住。
王傳炎:男,現年43歲,現任北京空軍裝備部部長。
吳繼華:男,現年51歲,現擔任北京市城建集團經理。
四、小河道新農村規劃
1、拆舊建新并舉,實現三年時間全拆全建
小河道村以“安民居、提收入、創環境、惠民生”為建設宗旨,以“三年時間全拆全建,舊村區建設成為商住區,整村向北平移”為主體思想,由山西忻州市國力金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小區規劃建設用地15.7公頃,規劃總建筑面積為50萬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積為35.85萬平方米;配套公共設施建筑和商業建筑面積9.15萬平方米;地下車庫5萬平方米。小區建成后可安置容納人口10000余人。
2、科學理念設計,建成商住功能完善新區
小河道新村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居民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建設中充分利用新科技成果,用生態住宅原理,設計新型適用的住宅。住宅單體設計在內部功能、空間利用、外部造型、經濟節能方面都有所創新。該新區以低、中、高檔住宅相結合,同時沿主要干道布置沿街商鋪的綜合社區。分南北兩區:南區屬小河道居民安置,北區屬商業開發區。南區基本以7層住宅樓為主,適用于低、中、高收入家庭居住;北區由高層及小高層住宅組成。小區臨中央大道西側集中配套商業服務網點,小區內部設置社區活動場所和足夠的綠地游園,配備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使小區環境優美、功能完善。
3、注重生活品質,達到三種效益最佳峰值
按照科學發展的理念,小區總體規劃呈碧綠的葫蘆造型,既讓人賞心悅目,又飽含著“福祿萬代、吉祥如意”的華夏民族祥美寓意,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居住區深厚的文化底蘊。美如畫、居似仙、與天地渾為一體的居住環境,讓群眾真正過上環境優雅、收入小康、老有所保、少有所教、就業多元的現代農村城鎮化、城市化的高品質生活。以最優方式利用土地,將土地等資源的價值作為社區布局的重要因素,合理安排,爭取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最佳的綜合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