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灣東李莊村概況
灣東李莊村位于曲周縣城東1公里處,原邯臨路、外環、人民路貫穿村東南,振興路東段在其村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村總戶數401戶,人口1620人,耕地1806畝,黨員32人,支村兩委成員6人。幾年來,灣東李莊村支部、村委緊緊圍繞黨中央提出的農村基層建設總體目標,堅持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領導核心和橋梁紐帶的作用,帶領廣大黨員干部,齊心協力,銳意進取,不斷深化發展經濟,取得顯著成效。2007年被評為省文明村和省衛生村、2008年3月被全國婦聯、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領導小組評為全國平安家庭創建示范村、2010年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2010年7月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評為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村、2010年12月被邯鄲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廣新局、市文聯評為宣傳文化示范村。全國婦聯副主席陳秀榕、中紀委原常務副書記侯宗賓、副省長張合、原市委書記崔江水、市委常委農工委書記魏吉平等各級領導到村視察指導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村名由來
灣東李莊村村名由來,因姓氏得名,為有別于其他李莊,因在灣子村東,逐改稱灣東李莊,后簡稱李莊,1951年11月地名標準化處理時,因重名恢復灣東李莊,用至今。
三、經濟狀況
歷史上灣東李莊村經濟落后,是全鎮有名的臟、亂、差落后村。但是在以李金鎖為支部書記的帶領下,灣東李莊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著力發展蘋果+草莓產業。“十一五”期間農村經濟增長速度大約8.8%,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大約為11%,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850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用特色經濟實現強村富民。村東工業區內東正汽貿、東正物流兩個項目已入駐,與韓商合作的強纖維可回收垃圾袋項目達成了入駐意向。村北千畝蘋果(草莓)出口種植基地由村與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晨光集團可口食品公司合作共建,按照“村企共建、合作社運營“模式運作,村民以土地入股參與合作生產經營,利益保底,按股分紅。截止2009年底,已有252戶農戶入社,種植蘋果8萬株,草莓1200畝,采取“立體栽培、復合兼作”種植模式,上結蘋果,下植草莓,提高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平均畝增收1200元,既發展了綠色經濟,又增加了群眾收入。
用“三委制”民主化管理。2006年兩委換屆新班子上任以來,抓實基層組織建設這個立足點,創造性地選舉產生了民主監督委員會,農民群眾說是農村的“紀檢會”!叭啤笔勾濉皟晌庇伞瓣P起門決策”變成了“打開門聽取意見”。干群關系由“矛盾對立”變成“理解信任”,破解了農村“半拉子民主”問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得以真正的實現。
用城鄉統籌理念建設新村。灣東李莊抓準了新農村建設這個切入點。一是建強陣地。建成了建筑面積476平方米,集支村兩委辦公室、會議室、文體活動室、衛生室、村民學校于一體的,配有桌椅、投影儀、微機等現代化辦公設施和電教設備的村民活動中心;在原文體廣場上增設了體育健身器材,2010年又拆除了17戶村民宅基,建成了占地6000多平米,集休閑、娛樂、健身于一體的具有江南風情的多功能文化廣場,修建了假山、噴泉,鋪設了草坪。二是提高文化品味,活躍鄉村文化。組織群眾成立業旱船隊、秧歌隊,不定期在村內進行文藝演出,活躍了鄉村文化,提升了生活品味。三是大興科技、普法,積極倡導文明之風,村兩委每年訂閱一定數量的科普、法律書籍供村民閱覽,設立了治保民調會和普法宣傳員,定期利用廣播、板報等形式進行法制宣傳和安全生產教育,建立了村規民約,切實增強了村民安全意識。四是大力開展移風易俗,破除迷信活動。堅持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在06年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組織,現在全村已杜絕了迷信現象,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辦事風氣。五是大力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評選活動。比孝敬、比和睦,獎勵先進,批評落后,發現問題及時調解,涌現出了一大批好媳婦、好婆婆典型,全村形成了孝敬父母、家庭和睦的良好風尚。六是認真落實惠農政策。2011年全村新農合參保率達到100%,新農保參保率達到100%,-生活水平進一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