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新立莊村[xīxīnlìzhuānɡcūn] 地處北緯39°49′35.00″ ,東經118°15′36.00″,位于榛子鎮西部,東至杏山村,南至上尤各莊村,西至豐潤區國持營村,北至豐潤區鐵城坎村。總面積0.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49畝,總戶數298戶,總人口942人。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建村,名為太平莊,后因火災重建家園,故取名新立莊。1982年地名標準化處理后,改名西新立莊。1959年3月屬棒子鎮人民公社杏山管理區,稱新立莊大隊。1961年4月屬杏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建鄉,屬杏山鄉,稱西新立莊村民委員會。1996年合鄉并鎮后屬榛子鎮至今。
抗日時期,村中王寶堂高舉抗日義旗,21歲加入奉軍,因槍法好升為連長,1937年任左家塢警察分局局長。盧溝橋事變后,日寇大舉侵華,在愛國情懷驅使下,王寶堂與中共地下黨領導李運昌、孔慶同取得了聯系,秘密參加了革命,1938年8月冀東抗日大暴動爆發,王寶堂按照黨組織的指示,串聯周邊二十多個警察分局,分駐所官兵起義,攜帶武器,參加抗日隊伍,王寶堂被任命為八路軍抗聯十一縱隊副大隊長,后人大隊長。在冀東軍區司令員李運昌,政委孔慶同直接領導下同日偽展開武裝斗爭。后來十一縱隊西進受阻,折回豐潤、遷安一帶開平抗日根據地,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屢建奇功,令敵人聞風喪膽。1939年農歷5月12日王寶堂帶通訊員劉國均到豐灤交界地帶活動,遭遇日軍包圍,英勇反擊,因敵眾我寡不幸中彈犧牲。1956年英雄遺骸被移送到唐山市冀東烈士陵園。
西新立莊村坐落于102國道兩側,全村土地面積1320畝,經濟上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紅薯、花生、大豆等農作物。現有經濟聯合社1個,村內有羊養殖場1個,年存欄200只,小型養豬場1個,存欄80頭。
房屋建筑主要以平房為主,房屋多為磚、石、木結構,村內有衛生室1個,負責村民醫療,村內街道全部硬化,栽植各種樹木美化村莊環境,村容村貌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